以“大学之道”探索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

时间:2022-09-20 09:21:05

以“大学之道”探索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

【摘 要】本文从“大学之道”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大学之道”与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关系,总结了目前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探索出了要以管理者为主导,修身明德;以学生为主体,爱生亲民;以发展为目标,止于至善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 修身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31-02

一 什么是“大学之道”

《大学》首章,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出发,可解释为“管理之道”,是管理的最高原理。“大学之道”主要阐明了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要遵循三大纲领:一是要修治好自己,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并深刻地理解管理的目的是修己安人;二是要亲民,深入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用相亲相爱的方式来对待被管理者;三是要站在至善的立场,针对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管理方式,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二 “大学之道”与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关系

1.“大学之道”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根本法则

关于中国的管理哲学,汉朝陆贾说得十分清楚,就是“《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属于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务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指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进行的管理。“大学之道”作为“管理之道”,是管理的最高原理,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班级管理的根本法则。

2.“大学之道”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内在需求

财经类专业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学生大多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思维方式多以理性特征为主,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要求较高,善于思考问题,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更多的需要一种人本化管理,班级管理的目的是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而“大学之道”的根本目的是安人,符合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大学之道”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内在需求。

三 当前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1.管理模式的“常规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中职院校逐步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中职教育也随之改变为高职教育,但一部分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管理思想上不能完全脱离中职教育的管理模式,一些管理制度也较为落后,管理模式呈现“常规化”,认为财经类学生只要能够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便可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经济发展,在管理及教育方式上机械简单,忽视了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

2.管理模式的“无为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财经类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地从社会上招聘各种人才,在选聘班级管理者上,也趋向高学历、年轻化,一些刚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走上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岗位,但存在一些年轻的班级管理者因不能完全理解高职院校的成长背景,缺乏管理经验,照搬自身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经历,没有意识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或研究生在综合素质上的差距,将班级管理完全交由学生干部,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造成了管理模式的“无为化”。

3.管理模式的“庸俗化”

班级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往往会以个人的教育和成长为背景,以工作业绩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教育。一些管理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会充分地营造功利色彩,利用学生的满足感与虚荣心,设计种类繁多的量化标准,采用功利主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如此庸俗的管理模式只会引导学生走向以自我为中心、以利益为导向的危险阶段,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更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相背离。

四 以“大学之道”探索财经类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

1.以管理者为主导,修身明德

第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开展,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成才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营造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服务于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从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出发,班级管理应以班主任为主导,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将管理任务交由班级干部,班级干部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本身并不具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需要班主任进行培养教育。

第二,故之,“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的层次与质量,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历了初高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在走进大学校门时,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与向往,求知欲望表现突出,班主任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作为班主任,应首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认识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及时的自我反省,总结提升,主动的参与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完善管理素质,提升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2.以学生为主体,爱生亲民

第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衡量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否高尚,那就看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有多少!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在心理教育中应坚持“以人为中心”。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坚持育人为本,以实现四个现代化。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学生,因此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且女生数量较多,情感特点较为丰富,感性思维较强,他们在对待专业学习及生活上,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站在爱生亲民的立场,用敬重和信任来理解学生,以关怀和珍惜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主动开展“三进”活动,进班级、进课堂、进公寓关心女生心理,关爱班级弱势群体,使学生感到到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主动地融入班级,参与到班级的各方面建设中,达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

3.以发展为目标,止于至善

第一,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将管理对象置于管理的框架之中,而是通过一系列合适的管理方法让管理对象能在集体中不断提升,达到最佳的状态。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管理的框架中分享管理的果实,进而按照合理的成长路线,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应时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让学生墨守在各项管理制度中,以简单的完成班级稳定为任务。

第二,财经类专业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学生能够具备较全面的社会视野和认知能力。财经类学生将来要广泛服务于社会的各个经济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我院主要以培养“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大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认知和生活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对大三的学生进行职业和创新创业的规划教育,其主旨是坚持以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不断的调整管理方法,让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稳步的提升,确保班级管理的时效性和适时性。

参考文献

[1]曾仕强.管理学全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孟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上一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降排水施工 下一篇:浅谈如何增强中职生实习就业的安全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