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

时间:2022-08-02 09:05:3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探索研究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仅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师角色;平等民主;自主学习;应用意识

在素质教育新形势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改进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师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教育活动则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

任务。

二、采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新知识时,数学教师往往依靠一些主要教材和教辅,它们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线索。但是,教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时也会缺乏拓展之处,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不完美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数列”这一章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诠释得较为明确,但是,对“递推数列”的相关内容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巩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变换与转化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函数、不等式等知识解决其他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将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多给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关注应用实例,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坚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7).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德育教育 下一篇:数学课如何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