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以色列

时间:2022-08-02 07:27:21

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成的金凤凰”。建国之初,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之国的美称。

从政治体制上看,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普选制、三权分立、多党并存为特色的政治制度,成为中东地区惟一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国家。以色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来源体现了历史传统与外来经验的结合。以色列广泛吸取了西方议会民主制所推崇的权力合法、权力制衡、权力公正等理念,在选举制度、政体结构及其权力运作等方面极力仿效英、美的经验,尤其是被称作“议会之母”的英国的程序与习惯,但又不一味照搬西方的做法,比如,在议会结构的组成上,以色立的不是英美的两院制国会,而是典型的一院制议会;在议会选举形式上,以色列并没采取多数选举制原则,而采取了单一选区比例代表制原则。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广泛吸取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从“克奈塞特”(希伯来语“大集会”之意)的命名到120个席位的确定,都来源于2500年前的犹太传统。单一比例代表制的作法是1871年以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传统选举方法。

在经济领域,以色列人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却紧紧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与西方经济繁荣所提供的种种机遇,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内部条件,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兴国与出口导向为主战略的经济发展之路,创造出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被联合国认可为“高收入的国家”,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中东的瑞士”、“西亚的日本”、“地中海的香港”等。以色列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充满了奇特性与创新性。

在文化建构方面,以色列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古老的犹太文明终于回归故土并实现了现代复兴,勤劳而务实的以色列人不仅创造了复兴希伯来语的文化奇迹,而且创造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电影、考古、文博、体育、新闻等文化事业的辉煌与繁荣。5000年的文化遗产终于在以色列获得了最广泛的发展空间。追寻长达2000年的流散梦、回味锡安主义的百年风云、反思反犹太主义所制造的幕幕悲剧、刻画以色列国家的成长历程、描述犹太人的喜怒哀乐等传统主题无疑成为以色列文化的本质特征。

肯定以色列人的智慧与成就,弘扬以色列历史的独特之处,并不是说以色列就是天堂之地,也无意掩饰以色列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难题。

第一,安全威胁长期存在。以色列建国以来一直奉行“安全第一、和平第二,先有安全,后有和平”的国防观念,但对于国民来说,在享受经济繁荣与福利社会的同时,人们渴望已久的安全需求总是得不到保证,外部安全威胁严重存在,用以军前总参谋长摩西・亚龙的话来说:“在以色列,你分不清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哪里是前线,哪里是家园。”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渺茫无期的和平前景,使以色列社会与国民的承受力越来越脆弱,许多人厌倦了这种兵营式的生活。

第二,社会整合问题。自建国之日起,以色列社会的多元化倾向就明显存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复杂矛盾、宗教与世俗的尖锐对抗、西方犹太人与东方犹太人的严重隔阂、左派与的游离与分歧无不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并威胁着以色列的民主制度。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除了东、西犹太人之间与左、之间的隔阂有了明显的弥合之外,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以及宗教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趋势。法律在威胁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政权在压力面前常常软弱妥协。

第三,经济发展的瓶颈。以色列经济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其脆弱的一面,如紧张的周边关系破坏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对外援尤其是美援的严重依赖,使以色列常常受西方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军事工业虽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但却造成了庞大的经济负担,并抑止了民用企业的再生产;周期性暴发的经济危机尤其是与之俱增的通货膨胀率,严重损害了经济肌体,并破坏了国际投资环境;能源危机尤其是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更使以色列经济举步维艰。

(摘自《以色列史》前言)

上一篇:好书过眼 第14期 下一篇:遭“逼宫”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