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

时间:2022-08-02 06:34:34

浅谈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换

【摘 要】受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转向后现代性是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当下的最新发展倾向。随着女性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展开,面对如何实现女性主义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更加注重异质性、注重语言的权力力量,反思、批判、变更“宏大叙事”的方式,探讨资本全球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格局,寻求一些实际的、微观的行动去侵蚀资本主义,从而获得女性主义、人类社会的解放。不得不说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带有后马克思主义的味道,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

一、“女性主义”逐渐代替“女权主义”

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女权主义”,其对应的英文单词都是“Feminism”,但就国内而言,我们可以从现在著作论文中人们逐渐使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这一趋势中看到其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变化,首先可以看出“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还是有区别的(而过去人们常常将两个概念混淆使用,认为两者是没有区别的),而且这区别正是前者体现期中反应出的反本质主义、异质性等后现代色彩;其次国内学者使用“女性主义”这概念来介绍西方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是看到了当下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特征。

对于Feminism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和译法国内学者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学者将Feminism译为女权主义。他们认为,Feminism从产生之日到当今的斗争,其内容涉及的主要是男女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不平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历史时期,采用女权主义的译法更为合适。另一些学者则认为Feminism应译为女性主义,因为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发展,其斗争的背景和内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女性的生存的权利虽然还未完全和男性相等,但是在部分发达地区和国家,女性所受的经济、政治、人格的不平等现象有所缓和,Feminism关心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是女性自身如何发展完善的问题,女性更加关心的是自身的特质如何得到发挥,因而译为女性主义更为贴切。可以看出“女性主义”这一译法的出现是随着女权主义的历史发展而出现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几点:第一,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相差一个“权”字和“性”字的区分,“权”重在权利,要争取女性的权利,强调女性的受压迫地位,尤其是从男性手里获得权利,但是“性”重在性别,指重视女性的视角、思维方式、女性的立场。第二,女性主义包括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从女性立场来争取女性的政治、经济利益,只属于女性主义的一部分内容。第三,近代以来,女性相继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很多领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虽然总的来说地位还是低于男性,但是在当下时代人们更关注的是女性的思维方式问题,例如生态主义的女性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的分析要加入女性主义的视角。可以看出“女性主义”更强调的只是一种女性的视角,而从争取权力到注重思维视角的转变,这本身就带有后现代性,即女性并非像之前的本质主义、男权制思维要强调追求实体性的东西,而是要强调男女差异性的价值,强调对多元的尊重。

二、当下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应用

当然,理论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任何理论都是由其客观的社会存在塑造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后现代性倾向,主要是和时展的现实密切相关的,也是和其他理论支撑密切相关的,当下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除了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点以外,主要是以后女性主义为理论基础。我们先来看看后女性主义的观点。

后代女性主义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义理论都是以偏概全,带有强烈的本质主义倾向,而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因为女性主体的身份有不同的阶级、种族、能力、性倾向等区分,没有哪类女性能够代表所有的女性。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否定一般理论、与本质主义决裂会走向虚无的相对主义,否定一般理论就只能选择政治上无能的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局部的、区域性的理论和实践。它并不是相对主义,而是局部的、有各自的针对性的(因而才能够更有效的),有具体历史环境的和自身特殊利益性质的理论和实践。转向后现代性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都支持后女性主义的以下观点。

第一,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grand theories)。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倾向来自后现代主义,高度概括地说,这一理论思潮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后现论超越意识,关注无意识和下意识的自我;关注矛盾、过程和变化;关注个人的肉体性质;拒绝使用男权主义的宏大叙事方式、普适性理论。

巴特勒简明地说道:“要想不事先放弃未来对包容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将‘普遍性’一词视为永久开放性的、永久论争性的和永久暂时性的。”世界本身就是在流变之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身份,要尊重多元的社会存在。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西方传统知识结构中的两分主义(dualism),提出整合的思维模式,以为女性赋予价值为模式,重视女性的感性思维的价值、重视女性重视生命体验的价值;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现在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提倡多元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非铁板一块的,而是充满灵活性和变动性的,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可以有不同模式。

第二,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论。本质主义是西方传统思维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传统女性主义也一度带有本质主义的色彩,它强调人的本质的生理和遗传决定论,以为用自然或人性作为本质可以解释一切,且认为自然和人性是不会改变的。受这以思想影响的女性主义往往把寻求女性解放的思维导向对自身身体的反对,认为女人的子宫、女性天生弱小的体质等阻碍了女性的社会发展,这样做的恶果往往是女性放弃了自身身份的认同,追求像男人一样,像男人一样结实有力的身体、像男人一样不要怀孕等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做法的严重危害,尖锐地反对这一观点,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所谓自然、人性并不是天生如此而不可改变的,也不是普遍相同,各个群体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而有很大差异的。后现代主义强调变化、断裂、矛盾和对立的价值。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男人、女人天然上来说存在差异,但是并无好坏之分,对于男女特性的赞赏或者歧视是受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导向形成的,社会背景塑造知识,意义是由历史和语言造成的。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主体一向是“非身体”的抽象个人、强调理性对身体的不可置疑的统治地位。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批判这一关于主体的理念,提出主体是由社会建构的,她们的理论内容也开始关心女性的身体,关心女性身体带来的文化,如女性身体的独特的体验、女性的感性思维价值。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时,非常强调主体的多样化、多元性,不同地区的女性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时有不同的处境和要求,例如白人女性主义和黑人女性主义的差别,欧洲女性和亚洲女性的差别等等,更带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是,她们甚至主张要“解构”女性主义。她们十分重视性别之外的种族、阶层、国家、民族及性倾向的区别,并认为这些区别都不仅仅同生理原因有关,这些区别是从社会和心理上、文化上等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而对生理区别作出的解释,是为了把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这些划分都应该得到承认,都有其价值合理性。虽然她们的这一理论会形成对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挑战,解构了宏观的阶级理论、民族主义,但是她们的目的是促使人们彻底摈弃黑人白人、男性女性这些含有对立性质的词语,不要把这些观念当作先定的跨越时空和文化的、不可改变的、本质类别。

三、后马克思主义与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正是因为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近年来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因此有学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划入后马克思主义的队伍,这一典型代表有南京大学的张一兵教授,他把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列为后马克思主义。强乃社认为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下趋向“就是反思近代和现代女性主义对女性同一性或者女性身份的研究,批判性地吸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观点,并重新重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进一步展开对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的批判性分析。”后现代主义已经深入影响到各思潮发展,这是由当代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决定的,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展开,各个民族、团体的思想得到传播的机会,各个主体都在寻求自身的被认可,因而必然出现多元的价值需求。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展的后现代主义倾向,或者说是其理论基础开始运用后女性主义,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否可以将其更精确地称为“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呢,目前国内学界这一称呼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同,甚至也还未得到重视。由于其突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同样后马克思主义也凸显出一种带有后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也就难怪乎张一兵教授等学者认为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算是后马克思主义。

首先,我们需要先澄清“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针对后马克思主义界划中的两种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只把拉克劳与莫菲认定为后马克思主义者、只将他们的《霸权与社会主义战略》承认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文本”(比如Norman Geras,Nicos Mouzelis等人);另一种倾向是把后马克思主义描述为一种根源于以葛兰西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的思想运动,其关注点与马克思的根部不同在于并不是从经济的决定作用来剖析资本主义而着重在文化、语言方面,英国学者斯图亚特・西姆是这一倾向的代表。”

西蒙・托米和朱尔斯・汤申德在他们刚出版的《从批判理论到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家》这部专著里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不赞成以上两种观点,“他们把诸如利奥塔、鲍德里亚、德里达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以及一些象哈特曼、巴特勒、哈拉威之类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归入后马克思主义者之列。”

要想使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得到统一的承认是很有困难的,由于女性主义学术著作不是由一个或几个权威人士创立的,而是由成千上万背景相异的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领域、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的问题产生的成果,有时也难以确定哪些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观点;即使是能够确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的观点,但是由于其对具体问题的关注没有形成权威的理论系统,所以无论选择哪一个或哪几个女性主义者的思想都会被质疑其代表性。

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或者称之为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更为恰当)和后马克思主义之间确实存在诸共同点,秦美珠在介绍的亨西尼英格汉姆主编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一书时所说:“这种源自于后现代话语的主体与差异问题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之一。”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所关注问题的视角是从女性主义思维出发,对当今的资本主义问题采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落脚点到后现代所提出的主体与差异问题。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有相当部分理论运用了拉克劳-墨菲所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如质疑马克思主义是本质主义、“社会未决性”等理论。

总之,当下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存在向后现代性的转向倾向是无可置疑的,其和同样借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巨大相似性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能否使用“后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划分还是存在困难的,需要理论界进行进一步探讨,这也是一个有时代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 周凡,李惠斌.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7.

[3] 戴雪红.女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观点和方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 秦美珠.女性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转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1).

[5] 王平.走向后现代: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的论域及当代归宿[J].哲学动态,2012(9).

[6] 王宏维.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学习与探索,2009(4).

[7] 强乃社.超越女性同一性与回归马克思主义――论第三波女性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种倾向[J].社会科学辑刊,2007(2).

[8] 王逢振.性别政治[M].天津: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1.

[9] 张一兵.后马克思思潮与后马克思主义笔谈[J].南京大学报,2003(2).

[10] 周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J].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熊十力“偷”裤子 下一篇:家庭公司在执行程序中可否直接追加股东为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