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时间:2022-08-02 06:09:46

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三大半岛的概况,对比分析了中国三大半岛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效果的区域差异,从经济地理区位、国家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赋存状况、区域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驱动力。

[关键词]中国三大半岛 域差异 动力

[中图分类号] 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080-06

研究海岸、岛屿、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及海底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交接界面的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海洋地理学成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1]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和研究传统的局限,我国的海洋地理学还缺乏专门研究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学术队伍,中国代表在国际海洋会议上往往心中无底、没有发言权。[2]任美锷、曾昭璇等全面介绍了我国三大三角洲的自然地理背景、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发展远景和问题。[3]王颖等在《中国海洋地理》中回顾了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洋环境与资源、海洋经济和区域海洋地理的研究成果。[1]张耀光对中国的海疆与海洋地缘政治战略、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特点与发展重点以及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4] [5]但是很少有人对半岛这一特殊的海岸带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

半岛是三面临水、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半岛位于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属于液态的水体、固态的岩石和气态的空气的三相交界面。由于半岛地区三相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频率与陆地和海洋内部差别显著,因而半岛这一种三面环海的水陆镶嵌体系的组成要素与结构比一般的海岸带更为复杂。海岸线漫长、海洋灾害频繁、干旱缺水等成为半岛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人类在开发利用半岛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地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与三角洲地区、湖泊地区、河流流域等地域类型相类似,半岛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研究应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半岛研究(半岛学)应该成为海岸带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三大半岛指的是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山东省的山东半岛和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由于开发历史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三大半岛在发展基础、发展状态以及驱动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中国的三大半岛

中国的三大半岛在地质构造、环境演变、资源赋存状况等地理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是三大半岛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基础。

辽东半岛地处辽河口至鸭绿江口一线以南、渤海和黄海之间,总面积2.16万平方千米。地质构造上,辽东半岛属于华北地台的辽东台背斜。半岛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盆地和滨海狭窄平原。千山山脉纵贯半岛南北,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最高峰黑山海拔1181米。山地两侧丘陵面积较广,沿海为多级滨海平原。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8-10℃,年雨量600-1000毫米。辽东半岛的地带性植被是油松、赤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性土壤为棕壤。辽东半岛是我国果品和柞蚕的主要生产基地,盛产苹果、梨、葡萄、山楂等水果。

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北临渤海、东临黄海,总面积3万平方千米。山东半岛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的山东台背斜,崂山、昆嵛山、艾山等为白垩纪花岗岩山地,安山岩、流纹岩分布在荣成、文登一带,即墨、莱阳一带有凝灰岩分布,栖霞、蓬莱、庙岛群岛等地分布有上新世晚期喷溢的玄武岩。[6]山东半岛地貌以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200-300米,丘陵间有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最高峰崂山海拔1133米。半岛南北均为岩穹断块隆起地带,中部夹一地堑盆地断陷平原带。海岸线弯曲,多港湾岛屿,岸线总长约2400千米。山东半岛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0-12℃。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山东半岛盛产粮、苹果、梨和花生,是我国著名的温带水果和花生产地。[7]

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部湾与雷州湾之间,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总面积1.42万平方千米。雷州半岛地质上主要为玄武岩台地和河湖相沉积台地。玄武岩台地海拔多在80-100米以下,由晚更新世喷发的橄榄玄武岩组成,北部分布在螺岗岭、湖光岩一带,南部以石峁岭为核心。河湖相沉积台地海拔多在25米以下,集中分布于半岛的北半部,中更新统的北海组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下更新统的湛江组之上。[7]雷州半岛地处热带北部边缘,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3.0-23.5℃,l月平均气温15.5-16.0℃,全年基本无霜,偶有奇寒。年降水量800-1700毫米,降水变率大,干旱严重。半岛植被稀疏,大部分地区为草地和灌木丛。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风化程度高、土层深厚,适于种植甘蔗、菠萝、剑麻、芒果等经济作物。

二、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为对比分析我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与准确性,本文根据l996-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8] 中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以及l996-2005年《湛江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选择大连、青岛和湛江三个代表性城市对三大半岛进行比较分析。

1. 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辽东半岛是我国著名的重化工业基地,山东半岛则是以家电、轻纺、饮料为主的轻工业生产基地。雷州半岛是重要的蔗糖和热带农作物生产基地,三大半岛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非常显著。2004年,大连市的地方生产总值达1961.8亿元,青岛市的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163.8亿元,湛江市的地方生产总值为608.2亿元。在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大连市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等城市居第7位,青岛市居第21位。尽管三市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湛江市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不及大连、青岛两市的l/3。从发展水平角度来看,湛江市单位土地面积GDP仅相当于青岛市的0.24倍、大连市的0.31倍,人均GDP只及青岛市的0.29倍、大连市的0.24倍,湛江市与大连、青岛的差距更为悬殊。

2. 产业结构变化的区域差异。近年来,大连市积极发展临港型产业,优化重化工业的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石化、电子、机械制造等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市则先后实施技术引进战略、名牌战略、大集团战略、工业园战略等发展港口、海洋和旅游特色经济,形成了电子信息、信息家电、石化橡胶、食品饮料、车辆船舶、纺织服装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塑造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等名牌企业。2004年,大连、青岛两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低于10%,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而湛江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5%,农业在地方生产总值中的地位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4.4%。根据产业结构层次系数S= (i),[9]计算得S大连=234.3;S青岛=230.9;S湛江=214.6,这表明湛江市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

如果计算大连、青岛、湛江三市的产业结构变动系数i(t)-si(t-1)/100,[9]则l995-2004年间三市的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分别为0.058、0.194、0.224,2000-2004年三市的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分别为0.072、0.108、0.14。从产业结构的演替角度分析,青岛市近十年的演替速度较快,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稳定上升,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尽管湛江市的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值最高,然而由于工业化发展滞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不大。

表2中国三大半岛产业结构的变化

注:根据大连市、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湛江统计年鉴》整理。

3. 发展速度的区域差异。据统计,2004年,大连市的生产总值为1961.8亿元,比上年增长l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1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983.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825.4亿元,增长l3.1%。同期,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2163.8亿元,增长16.8%,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4亿元,增长21.l%,第三产业增加值830.6亿元,增长14.2%。2004年,湛江市完成生产总值60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创近九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15.4%,第三产业增长l0%。人均生产总值9708元,增长l0%。在发展速度方面,雷州半岛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也存在着差距。青岛、大连两市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了l6%,湛江市仅为11%,落后了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湛江市只有第一产业发展速度高于青岛,其他各产业均远远落后于大连、青岛两市。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与青岛市相比,湛江市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了5.7个百分点,而大连、青岛两市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

4. 发展效果的区域差异。发展效果是指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过程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财富的积累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等。选择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三个统计指标,对比分析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总体效果。计算结果显示,辽东半岛区域经济的发展效果最好,山东半岛其次,雷州半岛较差。辽东半岛的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是雷州半岛的4.11倍,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是雷州半岛的2.98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雷州半岛的l.46倍,山东半岛三个指标分别是雷州半岛的2.37、2.67和1.27倍。

以大连、青岛、湛江三市1995-2004年的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为指标,对比分析中国三大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效果的时间变化规律。从图1、图2、图3可以看出,近十年来,中国三大半岛区域经济的发展效果不断转好,呈现出持续的上升势头。辽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效果最好,无论是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还是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都比山东半岛、雷州半岛高,其中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最为突出,远远高于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近年的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

表3中国三大半岛发展效果的区域差异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湛江统计年鉴2005》整理。

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效果居次,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三项指标都比不上辽东半岛,但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辽东半岛比较接近,而且增长率基本上同步,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与辽东半岛有较大的差距,这可能与居民的储蓄习惯有关。

雷州半岛地方财政预算内人均收入、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三项指标在三大半岛中都最低,而且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相对而言,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势头稍好。

三、中国三大半岛区域发展差异驱动力分析

如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参照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不难发现三大半岛在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同时在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地理区位、国家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赋存状况、区域产业政策等几个方面。

1. 经济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对区域的经济腹地大小和外部经济联系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少。交通条件等发展环境的改善可以增强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分别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南北两侧,紧靠京津冀地区,同时与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是辽东半岛的经济腹地,山东半岛的经济腹地主要在山东范围内,并向冀、豫、晋、陕等地区拓展。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崛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经济辐射能力有望大幅度提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吸引外资,成为日本、韩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大连市已形成以港澳、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欧洲为重点的投资体系,青岛市前五位实际利用外资来源地为韩国、中国香港、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雷州半岛位于环北部湾经济圈东部,毗邻广西、中南半岛等欠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港澳等发达地区的辐射相对有限,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较弱。2004年,大连市实际利用外资22.03亿美元,青岛市为38.17亿美元,湛江市仅7136万美元。湛江市实际利用的外资中,香港4176万美元,维尔京群岛1586万美元,泰国l07万美元,而日本、韩国、美国等均为空白。

图4、图5分别为大连、青岛、湛江三市1995-2004年客运总量、货运总量变化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尽管湛江市近两年的客运总量、货运总量稍有回升,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与大连、青岛两市的差距正在拉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雷州半岛的经济地理区位正在下降。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经济地理区位正在稳定上升。大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口岸优势,把大连港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青岛市的客运总量一直处于领先增长的发展状态,货运总量表现更为突出,在波动中不断加速增长,2000年首次超过大连市,并不断地扩大了领先优势。

2. 国家资金投入。由于地理区位和战略意义的不同,国家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战略定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的发展均给予了积极优惠的政策。1984年4月,大连、青岛、湛江被列为我国首批开放的l4个沿海城市之一。l984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同年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设立。中国的三大半岛几乎同时都成立了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放区。各个经济技术开放区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拥有一定数量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还拥有工商税务登记、土地征用、海关监管、商品检验等方面的审批权。同时,国家根据战略布局的需要,对三大半岛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投入。2004年,大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80.36亿元,青岛市为778.62亿元,而湛江市为152.94亿元。大连、青岛两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湛江市的3.79倍和5.09倍。与2000年的1.62倍和3.16倍相比,湛江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投入差距不断扩大。

3. 人力资源赋存状况。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赋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不仅注重人力资源的数量,而且重视人才质量与队伍结构。目前,大连市的人才总量已超过94万人,一、二、三次产业的人才比重为136,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结构比例为l3.54.3。拥有院士2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0人,国家首席科学家2人,博士生导师和长江特聘教授607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l330人。青岛市为了引进急需人才放宽人才落户条件,还建立了“专家学术休假”制度、专家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使青岛市的人才总量增加至94.07万人。尽管雷州半岛制定了人才工程实施计划,采取高薪引聘、技术入股、技术分红或资金支持等多种办法,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但人才队伍规模有限、人才结构也有待改善。湛江市9.52万专业技术人员中,教学人员为6.43万人,占68%。

4. 区域产业政策。近年来,辽东半岛利用特有的口岸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优势和良好的城市环境优势,发展了石油冶炼化工、数字化电子视听产品、装备制造、造船等工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连确立了建设“大大连”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产业强市、工业先行”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港兴市”,实现“两个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构筑“一个中心,(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四个基地”(石化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基地),构筑新型工业体系。[10]辽东半岛紧紧立足于自身优势和国内外市场,营造区域最佳投资环境和最宜人的居住环境,以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吸引国内外投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半岛坚持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和信息、海洋与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环保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了“三大特色经济(港口经济、旅游经济和海洋经济)、四大产业基地(电子家电基地、汽车机车造船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五大产业群(家电电子产业群,石化产业群,汽车产业群,造船产业群,以港口运输、集装箱作业、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分拨、港务机械制造为核心行业的港口经济产业群)”的发展方向。[11]山东半岛围绕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以名牌企业集团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在企业名牌的基础上建设城市品牌,通过发展工业项目来吸引投资,通过产品的输出来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雷州半岛也逐渐重视港口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湛江市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12]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临港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机械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传统工业,形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糖业、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以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港口为目标,以提高湛江港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构筑以港口为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为骨架,沟通国内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很显然,三大半岛在区域产业政策中都重视以国际港口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但在产业部门的选择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大连、青岛市提出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推进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湛江市将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传统资源加工工业的做大做强上,虽然提出了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四、结语

半岛是特殊的海岸带。中国的三大半岛中,雷州半岛在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效果等方面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综合地分析,中国三大半岛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驱动力主要表现在经济地理区位、国家资金投入、人力资源赋存状况、区域产业政策等方面。因此,雷州半岛应该借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国内外半岛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立足半岛地区的特色资源和当地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地方特色明显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王颖. 中国海洋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l996.

[2]吴传钧. 迎接中国地理学进入发展的新阶段[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3).

[3]任美锷.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994.

[4]张耀光. 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J]. 人文地理,l996,(2).

[5]张耀光,陶文东.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J]. 经济地理,2003,(1).

[6]赵济. 中国自然地理 (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l995.

[7]任美锷,包浩生. 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M]. 北京:科学出版社,l992.

[8]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96-200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l996-2005.

[9]吴殿廷. 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http://www.pc.dl gov.cn/cygh.

[11]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http://www.sdjw.gov.cn/fzgh.

[12]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http://www.chinazj.net/daohan.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岭南秋韵映长潭 下一篇:超内涵的条件句逻辑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