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书证辨误一则

时间:2022-10-26 05:15:53

《汉语大词典》书证辨误一则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154-0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第三卷416页:“喝[hē]饮用。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t,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此条书证有误。

查元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第三折,其上下文是:

(张仪云)这厮原来酒后无德,撒酒风那!(正末云)张仪,你有甚么好文章?(张仪云)苏秦,我的文章不如你呵,怎得做秦邦丞相?张千,喝点汤!(张千云)点汤!(正末唱)[牧羊关]你比我文学浅。(张千云)点汤!(正末唱)我比你只命运囊。 (张千云)点汤!(正末唱)你苟图些紫绶金章。(张千云)点汤!(张仪云)我则理会的见世生苗。(正末唱)赤紧的见世生苗。(张千云)点汤!(正末唱)我则理会的埋根千丈。(张千云)点汤!(张仪云)你骂大官的,得什么罪过?(正末唱)止不过恶大官吃八十棒。(张千云)点汤!(正末唱)须不是我见小利闹一千场。(张千云)点汤!(正末唱)俺两个才厮挺、才厮挺。(张千云)点汤!(正末唱)t!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云)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身。(张千云)点汤!(正末云)我下的这厅阶来。(张千云)点汤!(正末云)我来到这门楼底下。(张千云)点汤!(正末云)这门楼底下也喝点汤?(张千云)点汤!(正末云)男子汉顶天立地,几曾受这般耻辱来!罢、罢、罢,不如就这仪门底下,解下我系腰带儿,觅一个死处。

宋元年间的待客之礼,客至设茶,客去点汤,后“点汤”成了送客、逐客之词。苏秦去见张仪,两人产生了争执,于是张仪要张千对苏秦大声呼喝“点汤”,以示逐客之意,苏秦不服,故对张千说:“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后苏秦起身离开,来到门楼底下,张千仍不断大喊“点汤”,苏秦很恼火,“这门楼底下也喝点汤?”认为是受到奇耻大辱,甚至想自杀了事。可见,“喝点汤”即呼喝“点汤”。“喝”不是“饮用”,而是大声呼喝之意,读音应为hè。

《汉语大词典》误引“喝点汤”为书证,不仅是由于编者未能详查原文所致,更与未能借鉴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有关。元杂剧中“点汤”用作逐客之词,学术界早有研究,如薛瑞元《元杂剧中的“点汤”》(《文史》,第21期):

点汤之“点”本来含有制作义,有着种种讲究。在它与礼仪相联之后,则转义为设置或饮用了。……客罢点汤,其缘起或如《南窗纪谈》所云:“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实际上,这种彬彬礼节的后面,却明白无误地表示:或客至稍久,欲结束会晤;或恶客临门,不愿接待,以点汤示意其速去。元杂剧所见点汤,其情节与此相符。

有关宋元语言的辞书中也收有“点汤”词条,如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这些科研成果都先于《汉语大词典》,如果其编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不致于误引书证了。

上一篇:“试错法”改革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下一篇:论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