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休验:我是在富人堆里捣腾金子的“雪茄精”

时间:2022-08-02 04:28:53

财富休验:我是在富人堆里捣腾金子的“雪茄精”

在上海有一个聪明女孩,大胆经营起超级富人奢侈品――雪茄,仅两年多就狂赚了100多万元,而且个人财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今天,只要有敢于赚富人钱的勇气和野心,只要你有一颗奔腾的心,就完全可以搭乘中国人进入奢侈品消费时代的快车,赚到属于你的人生财富!

1我今年26岁,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19岁那年,高考落榜了,为了不再给困难的家庭增加负担,我放弃了复读,和几个同乡姐妹一起来到上海。

几经周折,好不容易在市郊一家服装厂找到一份仓管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十分繁杂,而且每个月只有800多元工资,除掉住宿费和伙食费后就所剩无几,我不得不算计着每一分钱的用处。

2004年春节前的一天,我在上海做保姆的老乡阿秀在征得主人同意后邀请我过去玩。来到阿秀的雇主沈先生家后,我立即被室内豪华的装饰吸引住了,好奇地摸摸这,看看那儿,心里暗暗感叹沈先生家的富有。

下午,沈先生带着几位客人回来。刚坐定,他就让阿秀从储藏室里取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请大家来,是想请你们欣赏一份特殊的礼物――正宗的古巴雪茄,这是我专门从古巴带回来的。”原来,沈先生是一位商人,经常出国在外,这次从古巴带回了正宗雪茄,请朋友到家里来品尝。

当精美的烟盒在客人手中传递了一圈后,沈先生才打开包装盒,给每人递了一支雪茄,开始品尝先用一把精致的雪茄剪把密封的雪茄头剪开一个口,然后打燃专门的打火机,等火苗稳定后,再横拿雪茄,倾斜着将尾端凑近火苗,缓缓地旋转一周,预热完后再靠近火焰,将雪茄点燃….经过这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后,才美美地吸上一口,短短的一支雪茄竟要抽一个多小时。

正当我为这套繁琐而优雅的程序大开眼界时,其中一位客人开口说“要是工作清闲点就好了,我还真想开一家雪茄店。我周围很多朋友都喜欢这玩意儿,可正宗的雪茄不好买啊!”另一位客人也附和说:“我在国外时就喜欢上雪茄,但回国后就很少再抽到那么好的烟了,真怀念在国外享受雪茄的时光。”

整整一个下午,大家都在谈论与雪茄有关的话题。我在一旁越听越入迷,不禁思索开了既然雪茄这么受欢迎,开家雪茄店肯定有钱赚.那样自己就不用再这么辛苦打工了。等客人们走后,我兴奋地对阿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阿秀一听,竞瞪大眼睛惊奇地说“你别开玩笑了,一支雪茄就得几百元钱,那么贵能有几个人买得起啊!

我们是穷人,富人哪会到我们的店里买奢侈品呢?你还是别做自日梦了!”

然而,任凭阿秀怎么说,我却坚信顾客关心的只是产品本身:并不会在乎销售者的身份,只要自己的产品好,哪怕自己再穷,照样可以赚富人的钱!

从此,只要一有空,我就四处查阅、研究雪茄的资料。很快。我了解到,近几年来,中国奢侈品的销售额已由最初占全球市场的1%,上升到12%,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到2015年,将占到全球市场29%的份额,突破11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发现高兴不已,越发觉得雪茄这种不为常人所知的奢侈品里,蕴藏着巨大商机。

五一长假期间我回了一趟老家,想求得父母的支持。哪知,父母得知我的想法后,很是反对。老父亲更是气急败坏地说:“我一辈子也没买过5元钱一包的烟,可你现在竞要去卖几百元一根的烟,你以为别人都像你一样败家呀!”

家人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我的决心,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不支持自己,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太封闭,习惯用一种穷人的眼光看待事情,拒绝走出去。好在做小生意的哥哥很支持我,瞒着家里人偷偷借给我2万元钱。就这样,2004年6月,我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从服装公司辞职,用好不容易凑来的8万多元钱,在上海CBD中心饭店租了一间铺面,开办了一家专门经营富人奢侈品的超爽雪茄店。

2为了弥补雪茄知识,趁开业前的装修期间,我抽空到上海图书大厦等几个大书店,买来许多有关雪茄的书籍进行恶补。很快,我对雪茄的品种、历史、制作工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连雪茄如何剪口、点燃、什么时候该吸第一口、烟灰到几厘米长时该弹掉等细节都熟记于心。做好这些准备后,通过专门的进货渠道,我采购了一批雪茄,踌躇满志地准备一显身手。可现实很快给了我沉重地一击,许多顾客兴致勃勃地走进店里,只看看就转身走了,谁也不肯掏钱购买。看着这一切,我以为自己进了假货,心里很是紧张,想开口问顾客,但又害怕砸了招牌,只好闷在心里干着急。

一连3天,一支雪茄也没卖出去。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又来了两位顾客,他们看了几种雪茄后,摇头说:“不行,这些雪茄虽然茄衣颜色比较重,但味道太淡了,不太合我的口味。”听着顾客的话,我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急忙拦住这两位顾客,虚心向他们请教起来。

原来,我一直以为雪茄的茄衣色泽愈重,口感就愈重,所以第一次进货时,一味地挑选那些茄衣颜色比较深的雪茄。殊不知,茄衣的颜色确实能提高雪茄的香味,但与雪茄的劲道并没有关系。没办法,我只好四处借钱,重新购进一批口味较重的雪茄。

这次挫折让我意识到,自己对雪茄的了解实在太有限了。从这以后,只要有空,就会往阿秀雇主沈先生家里跑,虚心向他请教雪茄方面的知识。

渐渐地,随着我对雪茄知识的丰富,我进的货越来越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店里的生意也随之好了起来。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再一次让我体会到了雪茄的娇贵。那天,一位老外走进店里,用流利的中文对我说:“给我来一支大卫杜夫,要环径50的。”环径是指雪茄的直径,环径50大约相当于2厘米粗。我一听就知道对方是个内行,连忙按要求递上一支雪茄。可对方轻轻捏了一下茄身,然后环视一周店堂,诧异地说:“你这里没有加湿装置吗?你的雪茄该加湿了!”说完,放下雪茄转身就走了。

其实,我也知道雪茄对温度和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最适宜保存在温度为16―18摄氏度,空气湿度为65%-70%的环境中。可因为没钱,我一直没有购置加湿设备。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不同品种雪茄的了解,我每次都会主动向客人征求意见,听听他们对各个品种的雪茄的评论。每次,我都会把这些意见记在笔记本上,经常阅读,以便能向顾客准确、详细地描述每一种雪茄的美味。

在我的辛苦操持下,雪茄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天的营业额都超过3000元。

但很快问题又出现了。2005年3月的一天,一位衣着华贵的客人走进来,大大咧咧地说:“给我来一包雪茄。”我一听就知道,客人对雪茄并不了解,否则不会按包买,我便热情地向客人讲解起来。虽然客人的神情渐渐变得尴尬起来,但他对雪茄的丰富内涵却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最后竟一次买了2000多元的雪茄。

通过这事,我深刻体会到:现在中国有钱人很多,但其中对如何消费雪茄却了解得并不多,自己要想将生意做好,就要做一些宣传,让更多的人对雪茄有所了解。于是,我请人设计了一套详细的宣传资料,摆放在店堂里让顾客阅读。果然,此举大大刺激了雪茄的销售。随着生意一天天兴隆,劲更足了。我招聘了两名店员,培训后负责接待顾客,自己则全心扑在业务的拓展上。

针对雪茄店位于上海的领使馆区附近,有大量外国人,我对顾客重新进行了划分,决定在巩固现有顾客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外国顾客。于是,我制作了一种多语种宣传单,通过寄信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向使领馆做推荐,同时还在上海两家英文媒体上做了广告。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极好,来店里的外国人明显多了起来。

2005年10月的一天晚上,5位外国客人来到店里,选购好几支雪茄后,其中一位说:“这个店有点小,也没有相应的服务,我们到旁边的酒吧聊聊吧。”

我知道,客人所说的服务是指抽雪茄所必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雪茄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客人在享受时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比如舒适的休闲椅,柔和的灯光,而且更多的人喜欢一边抽着雪茄,品着威士忌、人头马之类的洋酒,一边欣赏抒情的爵士音乐。

要是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威士忌、人头马为何物,但这半年多的经历,让我见多了富人的奢侈,明白只要自己能提供好的服务,就不怕别人不来享受,于是我决定将雪茄店的规模做大。

很快,我将旁边的一间铺面也租了下来,将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同时添置了沙发、茶几、音响和书刊架,还配备了洒水、时令水果等……这样,雪茄店变成了既卖雪茄.又可供客人休息、现场享受的雪茄吧了。这一改变,令销售额和利润都明显增加了,每个月除去开支,纯收入都达到5万元以上。

不久,两位客人的谈话,又给我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思路。那天,两位中年男子来到雪茄吧,每人选购了一支“古希华”雪茄后,到墙角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年纪较大的客人从公文包内取出抽雪茄专用的雪茄剪、打火机、烟灰缸等全套工具。这套烟具相当精美,另外一位男子拿在手里看了看,叹气说:“我的那套烟具回国时忘记带了,在上海很难买到那么好的啊!”客人的话立即启发了我,很多真正的雪茄客对雪茄的“挚爱”并不全在雪茄本身,抽雪茄有一半的乐趣在于裁剪、点燃和保养雪茄等方面,因此“伺候”雪茄的烟具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而且只有配上高档的烟具,才能真正现出吸雪茄者尊贵不凡的身份,雪茄也才能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好雪茄。因此,我决定增加雪茄用具的经营,既满足现场客人的需要,也为自己开拓新的市场。

说干就干,2006年2月,我南下广州,考察雪茄烟具市场。然而,雪茄相关的配套产品实在太多了,有保湿箱、雪茄剪、穿刺器、烟灰缸、旅行装羊皮套和点火器等等,而且每一种产品都有不同规格。为了节约资金,我最初只进了几样顾客普遍使用的烟具,没想到这些烟具却为我带来了更多的财富。

2006年7月,一位经常光顾雪茄吧的企业负责人,一次就订购了价值38万多元的雪茄烟具。原来,这家企业召开产品推广会,准备买些烟具送给参会的外商代表作礼物。由于奢侈品的利润非常高,这笔生意让我狠赚了一笔。

就这样,随着业务不断的扩大,我的超爽雪茄吧在上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也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清贫的女孩了,个人资产已超过200万元。现在,我还在计划着在上海选择几处合适的场所,再开两三家雪茄连锁店,将生意做得更大。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增效之我见 下一篇:哪种脾气降低你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