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时间:2022-08-02 03:03:25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但是,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热情,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其关键在于教学观念长期滞后,而教学观念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性作用。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推行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

一、要转变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把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割裂开来,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纪意识。离开了这个目标,就不可能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盲目性。近十年来,高校连续地扩招,在校大学生规模很大,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许多学校晚上和周末都安排课程,合班上课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上课班员额都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80人,客观上讲很难做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识上也存在偏颇,认为只要把课时数上满了,该讲的理论都讲了即可,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是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成了一种职业,没有把它看成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崇高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决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育人的过程,要把“传道”与“育人”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育人”上面。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近现代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的讲解,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既要把党的理论讲透、讲好,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讲礼貌、讲文明,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共产主义觉悟和理想。

二、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关系,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的自我需要,因此,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我们认为是比较好的一种措施。有的学校在一门课结束后让学生提出意见反馈,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沉闷、内容乏味,学生不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样的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没有学生思考、消化、接受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自己干自己的,老师讲老师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来发言,老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多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联系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不要让同学们盲目地接受或者服从自己空洞的理论说教,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总结,自己感悟,自己提高。要从老师到学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为老师和学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当然老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离开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无从谈起。所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是要老师一味地迎合学生,放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而是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起来。

三、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树立注重社会实践的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重理论讲授的倾向。一些老师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向学生灌输,像医生给病人打针一样,希望把知识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注射”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而且引起学生的普遍反感,甚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很差,甚至抑制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基本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较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采取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观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即便是一些理论问题也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想、新信息,有了感性认识,老师的讲授才更加生动,学生才会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言之有物的,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简单接受某种理论体系和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要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并且能够在人生实践中表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把新课程方案下的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好、落实好,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

四、要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观念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跟其他课程一样,一门课程在期末对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或者考试,由任课老师评定成绩。考核考试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因此又把学生带回到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一门课程结束了,考核了,学生拿到学分了,老师拿到课酬了,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效果呢?因此必须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考试方法,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考核方式改革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放在重要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不能仅凭一次考试、一张考卷定成绩。应该突出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的经常性和准确性,改进考核方式和方法。第一,考核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期末考试、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进步的动态过程。有的学校这方面的评价考核由专任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值得借鉴。期末考试也不一定采取闭卷的形式,可以采取开卷的形式,如让学生撰写学习体会或论文、组织问题研讨和主题社会实践等形式。有关知识考试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既注意评价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第二,应合理确定考核的标准和各项考核的比例。期末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是否提高。阶段考核主要结合阶段性的、专题性教学任务,通过小论文或课堂讨论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专题教学问题和阶段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平时考查则侧重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到课率、回答问题情况、课题讨论发言情况等等。要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考核的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有的学校规定期末考试应占50%,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查应各占25%。有的学校则按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探讨。总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听课学习,只靠期末突击复习,或平时只注重理论学习,一到期末考试,就希望老师勾复习重点,一考过关,而不关注自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修养的现象。

五、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前提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不解放思想,不更新观念,就不会跳出传统观念,就不会大胆探索,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解放思想,就要克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以往形成的思维定式,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龚秀勇.仇小敏.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观念[J].思想研究,2008(04).

[2]李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3).

上一篇:浅谈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大学英语写作多元评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