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舞蹈课中教学方法应用

时间:2022-08-02 01:56:53

浅谈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舞蹈课中教学方法应用

【摘 要】体育舞蹈课教学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工作中心环节,认真抓好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便推动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一、常用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解法

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想起什么讲什么,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新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华尔兹的教材重点是华尔兹升降技术,而升降技术的重点是在第一拍降的技术,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降的持续性。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华尔兹升降技术,第一步降,第二步升,第三步踮脚。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已经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如讲华尔兹为什么要求膝盖升降技术,可以联系“波浪”的起伏进行分析。讲解要由浅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华尔兹节拍时 ,可以问学生:华尔兹的节拍是3拍,每拍间隙时间是一样的,怎样才能用舞步来区分节拍?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第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体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随时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如在做华尔兹前进后退步练习时,应提醒学生左右替。但是,在学生进行舞步练习时,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是左脚还是右脚或怎样交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课上的讲解除集中进行外,要加强个别讲解。

2.示范法

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示范法要明确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为了达到示范的目的,要向学生明确地讲清楚看什么、怎样看、使学生边看边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防止和纠正错误动作。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物(示范、讲解等)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为了使学生看得清楚,调动队形也是必要的,但应尽量减少调动)、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示范的方向,应根据动作的结构、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环节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线等)而定。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能使学生的直观(看到的)和思维(通过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思考动作的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领着学生练习(如华尔兹单人成套动作),把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把看到的(条件刺激)立即与肌肉活动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

(5)除了教师亲自做示范之外,也可由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与教师示范的相同作用,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有条件,还应利用直观教具(如照片、画片等)进行教学。但使用时要防止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或流于形式。

二、体育舞蹈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1.完整法

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华尔兹前进后退步时,可先教学生掌握步法,再教学生升、降技术,最后教学生步幅变换。对动作要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华尔兹左转步的教学中,先把男女步分开学习,然后再进行双人配合学习。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舞步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有方向变换的步法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在原地把方向的变换搞清楚,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2.分解法

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

运用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华尔兹升降教学时,一般都把升和降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对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学生对重点部分基本掌握时,就应该立即转入完整法教学。

(4)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三、体育舞蹈课中练习法的应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尝一尝,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就必须通过学生的亲身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常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竞赛等几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1)固定条件: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在固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应注意到:

第一,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第一,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变化练习的环境(如变换音乐),变化练习的要求(如变换音乐节奏等),以及增加练习的条件(如教学生华尔兹步法时,教师在学生的前后放上可以移动的5厘米的障碍物,让学生在练习时脚抬起的高度不会踩到障碍物,而是用脚跟或脚尖推动障碍物,用以解决华尔兹舞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到: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其次,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例如教学生华尔兹步法时,障碍物的高度变低,减少单种舞步的重复次数,增加多种不同舞步的衔接练习等逐渐提高学生技能。这一点对技能较差的学生尤其应该注意。

再次,由于变化条件,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进动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条件上去了,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正确引导。

最后,在利用变化条件的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的错误动作基本得到纠正时,恢复到按动作规格去完成练习。

四、总结

通过对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使得我们深知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明确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形而认识到体育教学方法中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能认真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曹保莉. 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4)

[4]刘大军 张成 陈玮.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崔小梅 高晖. 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教学[J]体育学刊,2001,(8)

上一篇:浅析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浅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