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2 01:20:48

浅谈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很多的诗词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

关键词:初中地理;诗词;文学素养

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我们可以这样说“细读唐诗几遍,地理知识自见”。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为地理学习增添乐趣。

在学习地球自转时引用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坐地日行”?为什么是“八万里”而非“十万里”?学生结合已学和现学知识得出答案:因为地球是自转的,自转一周为一日,而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即八万里,所以赤道地区“坐地日行”是“八万里”而不是“十万里”。

学生对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并不陌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学习长江时吟诵这首诗,能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中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在东南季风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青山隐隐水迢迢”,是“小桥流水人家”;在西北非季风区内,由东向西的水分递减,形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

含有地理知识的诗词还有很多,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雄伟险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壮丽雄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变异。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上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合理地利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之余,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提升地理课堂的文化品位。

上一篇:构建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