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合作式教学

时间:2022-08-02 11:42:23

初中数学探究合作式教学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各项能力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一项就特别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其中探究式学习、教学便是提高这些能力很好的一个载体,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合作;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70-01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更为深刻的教育改革,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都如潮水一样涌了出来。探究式教学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受到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有关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这些研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的推广和实践。

一、什么是探究合作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学者们以科学探究活动为参照和借鉴,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新方式,是由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最先提出来的,施瓦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主动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学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事例和问题,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以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具体的说,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数学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围绕某个数学问题,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己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学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想发现、抽象概括、化归转化、推理论证等数学思维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探究合作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课堂。但是长期以来,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切实改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潜能的开发,提升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优势正日益凸显出探究合作教学的优越性。

1、.探究式教学符合时展及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时期的人才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竞争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合作技能与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制约个体发展与事业是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有组织才能和合作精神已经成为21世纪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素养。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以法律的高度确立了合作学习在我国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只承担组织者和协作者的角色。所以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主人翁,是研究者,一切过程都要自己设计,自己操作,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也能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能力。

2、探究式教学符合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也不例外,甚至更加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探究合作式教学正式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初中数学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又保证了其广泛的应用性。正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导致有许多数学知识对学生个人来说抽象难以理解或理解上有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去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有时候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探索和思考全面,这就需要合作学习来帮助;数学问题中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得到,例如一题多解,这种情况需要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势,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总之,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也具有了充分的现实条件。

3、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的自主性在于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征服问题的欲望。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由旧知引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铺垫,为学生创设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地去探究。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学生就会自主地进行探究与思考,作为这一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设计情景问题:“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两个根,把两根告诉老师,让老师猜出你们的方程。”老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很快说出原方程,学生因此会感到惊讶,就想弄清楚老师的秘密在哪里,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兴趣和学习欲望。

上一篇:小学英语听力教学 下一篇:低段学生常态习作教学的实施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