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8-02 09:11:19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旅游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起来的产业。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地国家,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全面整合和快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实践 探索 中等职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32

旅游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起来的产业。沈抚同城化对抚顺旅游业的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市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整合旅游资源,共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措施,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抚顺一职专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简介

我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成立于1985年,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的五大专业之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旅游行业一线,从事旅游导游服务、餐饮酒店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专业一直坚持“内嵌+外联”式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抚顺职教系统率先实行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了本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的竞争力。

学校十分重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2008年政府投资建实习宾馆一座(准3星级),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万合宾馆实施“内嵌式”办学模式,在实训室形态上努力营造企业的情境和氛围,根据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参与、需求驱动”和“多层次、开放性、服务型”的运行机制。并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

二、抚顺一职专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1.构建“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学校提出的构建全过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服务专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分析,本着“1233”的培养思路,即坚持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融合,坚持三个循环、保证三个体系。一条主线:以能力为本,即以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融合:理论融合到实践中;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理论和实践活动中。三个循环: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模拟训练三个循环。三个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相结合三个体系。通过采用模块化教学,使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校万合宾馆实施“内嵌式”办学模式,达到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本专业学制三年,通过在第一学年在旅游旺季专门安排1周―2周时间让学生深入旅行社、旅游景区、餐饮酒店、旅游企业等实习基地认识见习,在第二学年安排教学实习,对准企业实际岗位,请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教学,训练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使学生从实际经验中检验所学理论,为其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打下职业基础。通过这种“工学交替渗透”模式,第三学年学生进入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从而创建“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以推广。

2.“理实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理实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实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特色课程模块、素质训练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等几部分,在专业核心模块里按旅游导游方向和饭店服务方向两大类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增加特色课程,采取“活基础,活模块”式的模块课程改革,既能适应旅游导游工作,又能适应饭店服务等工作,带动专业群课程建设。

按照“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本专业提出“学做交替、理实循环”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工学交替渗透。以数字智能化、信息化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教师公开课进行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等全新教学方法交流。

针对旅游服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对部分专业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学校制定了“二清一赛”(日清、段清、模块赛),“以赛代考”的激励性考核机制;每学期都举办技能节,学生通过参加导游讲解、餐巾折花、餐饮摆台、调酒、插花等各项技能大赛,以赛带练、以练促学,提高学生专业的技能。学校与抚顺教育旅行社、抚顺天马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合作,建立评价工作小组,形成引进行业、企业及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实现学生评价向行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看齐,教学评价标准向企业服务对象评价看齐,德育评价向职业道德标准看齐,实现技能大赛成绩、企业评价、实结、职业资格认定、技能等级考核等形式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系统量化考核。

3.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智能化信息技术平台引进模拟导游、宾馆模拟系统软件及培训教程,丰富学生技能训练与培训的教学资源。收集教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所需要的旅游行业前沿的专业书籍、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等等,丰富教师教学参考资源,与企业共同建设抚顺旅游沙盘展示区,着重宣传抚顺红色旅游线、抚顺满清文化旅游路线等,实现资源共享,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利用率,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注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几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旅游实训基地,围绕学校万合宾馆对外提供餐饮、餐厅服务、旅游咨询等业务,安排、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完成了环屏模拟导游模拟实训室、茶艺实训室、中餐摆台实训室等6个现代化专业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从而实现模拟岗位实训、综合实训、网络教学、考核评价、社会服务、承办专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功能应用。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组建了旅游服务职教集团,优化内部结构与管理制度。成立旅游服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协调职教集团内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与管理等。旅游服务专业与省内外旅游企业和抚顺市多家旅行社、餐饮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企业中实习,从而建立了一批稳定而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制度,加强校外顶岗实习过程和结果的考核,研究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制度,严格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为抚顺市及辽宁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输入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但是构建“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结合市场形势和企业需求,不断调整、不断探索、进一步创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职旅游人才。

上一篇:《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说课稿 下一篇:也谈低年级“比多少”关系应用题的起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