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票号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借鉴意义

时间:2022-08-02 08:50:11

浅谈山西票号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借鉴意义

【摘要】从清中叶到民初,山西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是民间资本,我国的民营银行即将破土而出。本文从山西票号的经营管理入手,分析其取得辉煌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民营银行如何从山西票号的经营思想中汲取营养,并像票号那样书写一段金融佳话。

【关键词】山西票号 民营银行 借鉴意义

一、引言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卫聚贤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启了对票号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孔祥毅教授《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与商业资本》(1986)的发表推动了票号研究的深化,但是几乎所有学者都单纯地研究山西票号的兴衰,鲜有学者将其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票号的兴衰并结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提出民营银行发展的建议。

二、票号发展的经验

(一)票号简介与成就。

学术界普遍认为日升昌(1823-1948)是中国最早的票号,票号发展初期仅是经营银两的异地汇兑并赚取“汇水”,随着票号规模的扩大,其业务也由单纯的汇兑发展为汇兑、存款和贷款等多种业务并存,它一个世纪的沉浮造就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经营制度、管理哲学,这些值得民营银行借鉴。

票号巅峰时期,全国共30家,其中27家为山西人所开。而且山西票号的分号遍及21个省、93个城镇,甚至开到了日本和俄罗斯等国。 由于资料散佚,票号总体的经营数据已不可查,只能从个别具有代表性的票号来推测。以日升昌和大德通票号为例,1906年,日升昌票号汇兑银两总额为32225204两;分析大德通票号的经营业绩(见表1),从这两个票号的盈利能力可以推知当时整个票号行业的规模与成就。

(二)成功原因分析。

票号取得如此成功,这与它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更与它百年风雨历程所形成的票号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1.经理聘用制度

自伯利和米恩斯提出委托理论后,很多学者继续进行了深入研究。100多年前,山西票号就已经妥善地解决了委托问题。首先,严格选拔。票号经理人的选拔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重地域选拔、重家族背景、实行担保制。票号这种选拔机制,使得财东和经理之间不是一次博弈的简单关系。出身平遥等地的大掌柜最重信誉,他们的子孙也还要继续在票号业谋生,所以背叛是不经济的,也就是Robert Axelrod(1980)所谓的“以牙还牙”策略在起作用,同时山西票号的成功有力反驳了福山(Fukuyama)等人的华人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社会的观点。其次,经理负责制。票号奉行“用人不疑”的准则,实行近乎彻底的两全分离制,这客观上保证了大掌柜能够大展拳脚,从而促进票号的发展。

2.严格的号规与用人制度

山西票号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俗称号规,包括经营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规章制度。号规使山西票号的运转秩序井然,一切“按规矩办事”,各事项均有章可循。而票号的用人制度极其严格。其一,用乡不用亲,财东不会让亲人进入票号;其二,推举制,新人都要由当地有声望的人推荐;其三,考察制,新人进入票号后,几年内都将一直被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品行、才能等。

3.身股制度

对于大掌柜和突出贡献者可以奖励其顶身股,享受顶身股者按比例参与分红却不承担票号的损失。因此,在清晰的产权指导下,财东和掌柜之间就形成了独特的博弈关系。一方面大掌柜享受身股,希望票号多盈利来多分红,这样掌柜就面临选择选择:还应不应该考虑经营风险问题;而财东在大掌柜增加票号的收益后则会面临选择:是否增加给掌柜的身股。这样,就形成了博弈矩阵(见表2)。

4.独特的文化

首先,诚信为本。山西票号最重诚信,主张诚信为本、以义待利,这一点从几大票号的名称上便可以看出。比如,山西票号有志成信、大德通、大德恒、存义公等,绝大多数票号的名字都带着义、德、诚、信、厚、公等字。其次,以人为本。山西票号主张“人本主义”,票号努力营造和谐、信任、团结的氛围,这一点在陈其田的《山西票庄考略》中有所体现。

5.独特的信用体系

票号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信用体系:民间信用、乡土信用和道德信用,票号重信用,商人也相信票号。1883年金融危机使得钱庄大量倒闭,可票号却毫发无伤,原因之一就是它有着良好的信用。

(三)衰落原因探讨。

票号1906年开始走下坡路,并最终在民国退出历史舞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由“商业银行”沦落为政府的财务工具。票号产生的基础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孕育、发展了票号。后期,山西票号几乎将民间汇兑和借贷业务全部转为了官银汇兑,并逐渐成为清政府的附庸,随着清政府的票号元气大伤。

2.封闭的环境。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银行,这对票号的生存构成极大威胁。然而,山西深宅大院里的财东和大掌柜们却缺乏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感受不到变化与威胁。

3.绝对的两权分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在票号初期适应了当时的环境,也使得票号发展迅速。但是后期,该制度弊端愈显,年轻财东缺乏制衡大掌柜的能力,同时大掌柜也缺乏老一辈大掌柜锐意进取的能力。

三、发展我国的民营银行

(一)借鉴票号成功的经验。

本文着力研究山西票号对于民营银行的借鉴意义,对于民营银行外部环境的建设问题,留待其他学者研究。

1.制定人才引进战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营银行要想发展必须制定自己的人才引进战略,特别是管理人才的引进,没有人才根本就没有和国有银行竞争的筹码。民营银行应当制定高薪、高权、高尊重的政策,就像当年票号对待大掌柜一样,从而开创高层次人才愿意来并留下来的局面。

2.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民营银行在选人、用人、提拔人方面要形成一套严格体系,让员工有章可循、有前途可盼。出资人和经理层要率先垂范,发挥至上而下的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一种风气。

3.科学的激励制度。票号的巨大成功与其科学的激励制度紧密相连,其独创的身股制度兼具了合伙企业的人力股和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的优点。民营银行要想建立自己的信誉和实力,必须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员工的利益和出资人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

4.树立坚定的商业道德。100年前,银行信用和品牌从道德、人格、精神向法制、契约、精神转化,而2008年金融危机又反映了完善的华尔街金融制度的脆弱性。新生的、弱小的民营银行要树立自己的商业道德和信仰,坚持以义制利,回归传统道德中来,勇于肩负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民营银行才是平民和中小企业期盼并支持的民营银行。

5.培育特色的银行文化。当年山西票号称雄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德和行,员工和财东和谐共处、齐心协力才创造了票号的辉煌。民营银行不仅仅要依靠发达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更要培育自身独特的银行文化和内在精神。

(二)吸取票号衰败的教训。

1.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大掌柜绝对的权力使得票号失去了变革的最后机会,民营银行应引以为戒,学习现代企业的监事会制度,并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职能,使银行在制约与平衡的环境下高效运行。

2.开放的环境。深宅大院里的财东和大掌柜感受不到时代的变化,觉察不到危机和机遇,票号也就丧失了转变为银行的最后机会。而深处一线的基层管理者,李宏龄却对票号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呼吁票号向银行变革。民营银行必须站立在时代潮头,绝不因循守旧,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3.避免“官商结合”。票号发展初期依托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后期却卷入政府汇兑业务中,结交权贵并逐渐沦为政府的财务出纳,伴随着政府的,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民营银行应当以史为鉴,“官商结合”实为不智之举。

四、总结

山西票号的经营之道、管理之法、文化底蕴、商业道德等对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山西票号退出了历史舞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民营银行能做的,就是以史为鉴,学习票号又要避免重蹈其覆辙,在今天激烈竞争的银行业中独树一帜,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Axelrod,Robert.Effective choice in the prisoner's Dilemma [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80,(24).

[2]Fukuyama,F.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M].The Free Press, 1995.

[3]徐滇庆.金融改革 路在何方―民营银行200问[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卫聚贤.山西票号史[M].说文社,1994.

[5]王书华,孔祥毅.信誉博弈与山西票号身股制度变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2).

[6]生蕾,路运锋.论民营银行制度设计[J].中州学刊,2013,(12).

上一篇: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下一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