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2 02:45:4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为完成一项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地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和达到学习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地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任务驱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观察、思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及探索创新精神。针对AutoCAD课程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以任务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如:在讲解“直线”、“多段线”、“矩形”、“文字”绘图命令及“图限”、“模型空间”、“布局”等概念后,布置学生完成一项绘图任务――根据《机械制图》标准画出A4图纸的幅面的图框(横向)、标题栏。该任务一方面复习了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综合运用了新学的相关“绘图”及“修改”工具。

AutoCAD课程的上机课,至少要“每课一图”,所绘图形要围绕所学习的知识点拓展开,力求使每个任务难度适中,大部分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任务为主线展开,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学生轻松自然地明确本次任务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而因材施教,力争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得。

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电脑绘图比以往的手工制图快捷、方便、灵活,如果操作有误,可以“撤消”,还可以“重做”,让学生增强了一些信心。如在学习基本“绘图”和“修改”工具后,布置学生绘制一些简单、常见的图案,如红五星、奥运五环、飞镖盘等。

部分同学完成任务后,会主动绘制出一些他们所见到的图形,如:象棋盘、黑白相间的地面砖、建筑物的简单外观图等。如果绘图过程中灵活运用了“矩形”、“阵列”、“图案填充”和“复制”等命令,要及时给他们加分并予以表扬,同时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鼓励同学们向他们看齐。被表扬的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全班就会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法中总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不够深,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也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了。

如:在完成零件图的绘制任务时,有“倒角”、“尺寸公差”、“均布孔”的标注时,学生只学了基本尺寸标注,大部分学生就卡住了,一个个举手求助,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思考,用已学的知识独立完成。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探索,有的同学巧用了“移动”、“复制”、“分解”、“旋转”、“多行文字”命令,尤其是“箭头”的绘制,先将一个标注的尺寸进行分解,然后将箭头移到指定位置,再旋转到规定角度。

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发现学生所用与众不同的绘图方法,要及时给他们以表扬。尤其是有部分同学自信心不强,当遇到错误立即想删掉原图,重新绘制时,教师要耐心地演示一遍如何补救所绘图中的失误码,然后撤消后,让学生仿照着来重新绘制。这样,该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如:在一次巡视中我发现学生将直径看成了半径,和邻桌的同学相比他的图形变大了,我提醒后他立即想删除图形,我告诉他有补救措施,帮他先选中图形然后用“缩放”命令进行缩放,这样学生又加深了对“缩放”命令的理解和应用。

加强巡回指导,教学相长

AutoCAD课程的特点,每个任务都是在电脑上完成一个相应的图形。教师集中讲解后,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讲大课时有的学生没有能及时听明白,教师要在学生开始自行完成任务时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信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地留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学生所用的绘图方法,是我们教师所没有想到的,如有一次画角度线,一般情况下用相对极坐标的方法――@距离

笔者在多年的AutoCAD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上一篇:寻求信息技术课中的情趣 下一篇: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