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成瘾”

时间:2022-08-01 11:04:01

浅谈“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症是指网络使用者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过度沉醉于网络中储存,虚拟的交互式经验和信息,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心理机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随着互联网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开放程度高,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互联网可以快速地获取知识,增加对未知领域的了解,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互联网提供的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促进对学生的个性培养。网络作为连接信息化社会的主要介质,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运转与使用特征,而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由于其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还未最后定型,很容易受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戒掉”网瘾”?在学生中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

学生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他们情感世界的喜、怒、哀、乐、恨都有强烈的表现。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诱惑,也很容易冲动,有时做出让成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有时想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去解救“众生”;有时处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去寻找色情和暴力信息,导致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扭曲。在网络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甚至身处的社会都移入到网络中。以在网络中的对待方式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长期上网,便有了网瘾,网络成瘾症患者一旦网瘾发作便难以忍受,会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去上网,同时陷入虚拟网络中的情境,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对任何事物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极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和思维迟缓,甚至会出现自残的意念和行为,这些都是网络成瘾者的具体表现。

二、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

造成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学校教育自身的原因,又有家庭和社会网络环境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学校对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面对网络给学生道德教育带来的许多难题,许多老师对学生上网采取的不是科学引导的做法,而是采取消极防范、盲目禁止的做法。

在观念上,片面强调网络的弊端,排斥网络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的一面。一部分教师以“上网荒废学业,网络使人学坏”为由竭力阻止学生“触网”,他们没有意识到,网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网络本身。盲目禁止学生上网,反而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方法上,传统道德教育具有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性,价值观念的纯粹一元性,方法上的单项灌输性。

2.家庭原因。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环境,家庭情感生活贫乏,家庭教育中缺失亲情的抚慰、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纠正,从而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而变得压抑、孤僻等。孩子体会不到家的温暖,找不到归宿感、这是问题儿童、不良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

3.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时代在前进,社会以全速进入一个网络的时代,曾几何时,我们童年的玩具――沙包、毽子、弹玻璃球等他们已不再熟悉,即时有,也丝毫激不起他们丝毫的兴趣。

网络很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上瘾。学生网迷是网中的弱势群体。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

三、戒掉“网瘾”,需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班主任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心理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性,塑造与完善“学生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培养学生对网络世界和现实的正确认识,既让他们能自我管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又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却不沉迷于网络。

学生“触网”需要引导和帮助,只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道德教育,应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合力作用,多管其下,有机协调,共同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树立与培塑。学校道德教育是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1.转变现有德育工作者的观念。首先,变单向教授为双向互动传授,利用网络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引导学生辨别信息之良莠,增加思想免疫力。要把传统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神圣殿堂,让他们阅读有益的书刊,促进其道德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

其次,开辟专门德育网络主页,增加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律、道德规范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吸引他们的眼球,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道德的认知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走进学生的心理深处。主要从网络成瘾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出发,分析网痴的交友需求、信息需求、玩乐需求和性好奇需求。正确对待学生的上网问题,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进行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生活的事实告诉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就是让自己沉沦下去。

3.关注学生心理特征,调整道德教育方式。网络时代,学生道德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平等、互动。

4.家庭教育。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承担着道德示范和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父母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其道德人格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人格培养。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长,开发亲子互动的活动项目和各类家庭的培训项目,发挥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成为他们合格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不要一味强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表现为理想目标的短期庸俗性,急功近利,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上一篇:高中生应重视力学解题思维能力 下一篇:对音乐感情体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