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1 09:22:20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转变评价机制。

数学学困生成因策略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这不仅使初中学生的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特别是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共有36个教学班,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近年来,农村择校之风甚行,许多优秀的学生都转到城里学校,致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越来越差。根据我校近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每年的小学优秀毕业生中90%以上都转学到城里,教育对象已成为以学困生为主的集体。学生从初一开始,数学成绩就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据调查,此现象在各个农村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经成为农村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新课程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帮助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研究课题。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即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指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里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与同龄的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困难,在学习心里上有一定的障碍,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关爱。

初中数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改变下,可能会增加学困生。新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对我校大量数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家访等形式的了解,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其中有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教师、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1.内因

指学生自身的原因,它是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表现:(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4)缺乏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外因

外因是数学学困生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表现:(1)家庭方面。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农村初中生的家长素质相对城镇初中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起着决定作用。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从数学教师因素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方面:教学水平低,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学困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能力不强,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方面很少考虑学困生的情况,使他们常常遭受冷遇,自尊心受挫。(3)社会方面。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厅等。另外,社会中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没读几天书,却靠钱权关系或机遇挣得大钱;相反一些大学生毕业却找不到工作,这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只想混日子,沉迷电子游戏、网吧等,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困生。

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的病症,借鉴专家学者和其他老师成功的经验,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更新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

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学困生要从初一入学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也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板演也应是学困生;作业检查、辅导和批改都要以学困生优先。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二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三是合理布置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发展。四是转变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并且他们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待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4.转变评价机制,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赏识。对学困生不仅要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实践表明:教师教学中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结束语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庆思.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学生之友,2010,(09).

上一篇:探讨教师的心理保健 下一篇:薛颖佳:关于奉献、牺牲以及高贵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