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国内外研究述评

时间:2022-08-01 01:07:11

生产者服务业国内外研究述评

摘要:从20世纪中期以来,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且持续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文章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归纳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国内外;述评

从20世纪中期起,生产者服务业(也称生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且持续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及研究。国外有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国内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些。总结国内外有关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

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探讨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的应属Machlup(1962),他认为生产者服务业必须是产出知识的产业,供给各种专业知识。Greenfield(1966)从需求的角度揭示生产者服务业的内涵,指出生产者服务业是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主要向生产者而不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产业。陈宪(2002)对生产者服务下的定义是生产者服务是市场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生产投入的中间服务。程大中(2004)指出生产者服务是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即作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产品,对应着作为资本品的服务。

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定义,学术界已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但是对其所涉及的行业,不同学者就有不同的划分。Browning&Singelman(1975)指出生产者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和经纪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Marshall(1987)认为,生产服务业包括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业(如流程处理、研发、广告、市场研究、摄影、传媒等)、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业(如商品销售和储存,废物处理,设备安装、维护和修理等)、与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业(如福利服务、保洁等)。姚为群(1999)认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房地产、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仓储、人事、行政、保安和企业清洁等。此外,尽管各个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和中国等对生产者服务业包含的各类行业划分也不尽一致,但是生产者服务业却是涵盖企业生产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二、生产者服务业外包

20世纪90年代,独立存在的生产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一些附属于原生产单位内部的广告、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可行性研究、包装和运输等生产服务活动开始向外转包,表现为原生产单位外购、分包此类服务活动或者是原生产单位削减生产规模。

依据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理论,生产服务外包是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某些学者,如Daniels(1985)依据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生产服务外包问题,并且认为原单位选择生产服务外包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独立和专业化经营中间服务业,可以大大降低服务能力闲置率,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外部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组织成本。Coffey(1991)从竞争策略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外包问题,认为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会通过外包来分散风险,将资源集中在价值链中企业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签订合约外购服务这种“半结合”式的非完全市场化市场化组合形式(如联盟、分包等),可以使原生产单位既有一定的效率,又能保持灵活性,而且更能专心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生产者服务业的区位分布

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可分性、集聚经济、知识密集等特征决定了其常集中在大城市。Goddard(1973)指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办公场所集聚趋势是由人与人接触的自然需要和信息不确定性所决定的,法律、广告和会计等专业服务更多地集中在大都市的中心商务区。持同样观点的还有Daniels(1985),指出,以往显著的面对面联系方式现在已经较少采用,但许多其他因素(如传统和威望等人为因素,以及劳动力、工资和房价等经济发展因素)导致生产服务业办公场所依然集聚在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生产者服务业在集聚的同时也呈现出空间选择的扩散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学者注意到了生产者服务业布局有向郊区化扩散的趋势,Scott(1988)指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地域扩散是建立在生产周期模型基础上的,之所以产生区域扩散的现象是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弹生产方式的出现。企业间的水平一体化逐渐取代垂直一体化,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经济发展呈现更加分散的趋势,企业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区域网络内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公司规模小型化和分散化的趋势,使得企业的布局模式更加灵活和分散。具有高度“前台”功能的生产服务业如法律服务、管理和公共关系顾问,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等生产服务企业更依赖于与顾客面对面接触交流方式,仍然保持着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传统具有“后台”功能的生产服务业不再需要采用面对面接触方式,它们可以远离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布局在大城市的边缘区域,有利于降低营运成本(Nelson1986、Moss1987、Gad1979)。

四、生产者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在理论上存在着“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互动论”及“融合论”这四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而实证研究方向,SeHarkPark(1999)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行业关系――太平洋地区国家的若干新迹象》一文中,运用1975年和1985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等八个太平洋地区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共生关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依赖度来测量制造业和各种生产服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生产者服务业与服务业的关系也逐渐受到了关注。Juleff(1996)指出,哥伦比亚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有67%来源于服务部门,只有16%来源于制造业和资源部门。新西兰奥克兰生产者服务业18.3%的公司没有制造业的客户,而只有8.1%的公司没有服务部门的客户。他的研究揭示了服务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大于制造业这个事实。国内学者高传胜&刘志彪(2005)基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1976-2003年数据对生产者服务业与长三角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发达的上海生产者服务,通过降低区域交易成本,促进新型资本深化,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和地区创业创新能力等途径,极大地支撑了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两者的显性相关系数高达0.99451。

在西方的相关文献中,关于生产者服务业与农业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KennethA.Reinert(1998)在题为《农村地区的非农业发展:一种贸易理论视角》的论文中构建农村地区农产品产出模型,进而探讨了投入农业的生产服务对制订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影响。

五、生产者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生产率的贡献

Grubel&Walker(1989)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产出决定因素,将服务业分为消费服务、生产服务和政府服务三种类型。从实证角度对加拿大及部分OECD国家1947-1984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加拿大、美国、日本、希腊、挪威等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占该国名义GDP份额的28%-33%之间,其余的国家都占本国服务业名义GDP的一半以上,由此他们得出了“生产者服务业是服务业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传送载体,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以及企业或新产品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的结论。CiaranDriver(1987)研究了英国服务业行业各类职业就业波动对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影响,认为公共服务业就业波动对国民生产总值不会产生周期性影响,而生产服务业就业波动会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影响。Pappas&Sheelan(1998)认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外研究学者还有Markusen(1989)、Francois(1999、2001)、Marrewijk(1997)等。国内学者姚为群(1999)指出生产者服务是服务经济形成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原动力。阎小培(1999)认为生产者服务就业人数与GDP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程大中(2004)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生产者服务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投入率最高,第二产业最低,而且服务业具有自我增强的效应。

六、生产者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作用

Illeris(1993)其论文中描述了生产者服务业在大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生产者服务业理想的发展轨迹,指出,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便利的设施、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劳动分工体系、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是相互关联的。Bagchisen(1985)考察了美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生产者服务业经营状况、大都市人口规模对大都市人均收入的影响。陈广汉&曾奕(2005)在《CEPA对内地香港生产者服务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一文中指出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可以给香港和内地带来正的福利效应,通过RCA指数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计算,得出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必可使小国得益,而大国的福利改善与否取决于该国的生产者服务贸易和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总量及结构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较为深入、广泛,目前也有学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生产者服务业投资等问题。不少学者结合区域特性来具体研究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hagwati.Splintering and Disembodiment of Servic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World Economy,1984.

2、Michalak & Fairbairn. The loc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Edmonton[J].Canadian Geographer,1993.

3、Harrington. The suburbaniz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employment[J]. Growth and Change,1997.

4、Marshall & Wood. Understanding the location and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U.K.[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1987.

5、Martin Andersson. Co-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 producer services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J]. Electronic working paper series,2004(8).

6、Grubel&Walker: Service Industry Growth: Cause and Effects[J].Fraser Institute,1989.

7、Ivar Kolstad & Espen Villanger.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J].

8、Mukesh Eswaran and Ashok Kotwal.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8).

9、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10).

10、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

*本文系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温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编号R2010013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贡献 下一篇: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因素的计量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