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时间:2022-08-01 09:00:16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有人说“世界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在生活中的想象力,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是新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弘扬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主体教学思想,它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过程强调人格平等与尊敬学生个性,不以学习的知识或物质结果为功能评价,而以过程、情感能力为终极。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语文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变换角度,以学生为主体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进行再创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妨变换角度,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方法---运用---迁移的结构模式。在备课中,“备学生”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环节的设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生硬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积极主动性,全面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在教《背影》一文时,是这样设计的:1、全文几次写到“背影”?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每次写“背影”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包含了怎样的情感?3、观察父亲的背影,体会父爱。以具体问题入手,细读课文,自主探究,体会文中洋溢的浓浓的父爱。

二、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

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必须让学生明白怎么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学习方案进行训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一般包括预习赏析、拓展等常规程序,预习时一般按“读---查---思---写”四个步骤进行自学;赏析则要求学生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个方面理解,进而赏析构思、技巧等拓展则要求学生从拓展的途径、拓展的方式、拓展的终极目的等几个方面有意识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三、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把课堂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课本知识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逐本求源,真正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统一。从而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出社会生活的知识道理,唤醒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

在学习《期行》、《乘船》时,学生对文中的“诚信”不能理解,这是因为他们阅历太少,对生活的感受力太贫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动着教师的感动,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四、倾听心声,关注成长,也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因其个性特点,其思维的角度、领悟的境界、质疑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认真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及时做出决策,调节教学行为,引燃课堂学习的火花。这种火花是学生思维的闪现,老师引导得方,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开阔学生的思维。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重感悟而轻结论的过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浅,是由他们的知识底蕴为基础的,只要有感悟,就会有提高,火花是他们感悟的外化。在讲授《社戏》一课时,学生对“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能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很不理解,明明是厌倦了看戏,回家路上偷豆吃,为什么作者还要如此留恋呢?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留恋的并不是“戏”和“豆”,而是凝聚在“戏”和“豆”之上的浓浓童真童趣,于是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浓了,课堂教学就活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学习呢?具体方法很多,这里我介绍三点:

第一:符号标记法,这是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圈点勾画法,如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波浪线画优美的句子,用问号标明疑问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的词语等等。这些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而每个学生的基础与理解不同所标记的内容也千差成别。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是基于自身的理解。在这种有指导的自主学习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课堂发言不再是教师为难学生,而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交流感受,学习中常常引起知识的共鸣。

第二:批注的方式。批注的形式多样,有眉批、脚批、旁批、夹批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内容。有些学生对于词语比较敏感,着重批注重点字词或巧妙生动的词;有些学生关于理性思考,着重批注疑难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批注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常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学生的自主感、成功感得到有效激发,把提问的主动权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课堂教学活跃有序。

第三:设计“学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写好学案,是实现语文自主学习的关键。包括学习目标、主要内容、疑难问题、学习心得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性阅读,通过合作学习,便自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收效也是显著的。

自主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趋势,也是当今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和把握这种自主学习,弘扬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永宁县初中生物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