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时间:2022-08-01 06:21:2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更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性,而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我们的课堂能够吸引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抓住学生的内心,而抓住学生的内心在课堂的开始,也就是导入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

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入环节越来越被重视,很多人都说导入是一门艺术,它好比一记敲在学生心灵上的重锤,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它好比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环节着手来做好小学语文的导入环节呢?

一、品题解读,导入新课

题目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探知题意,能激起学生急切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在教学中,尝试抓住课题进行解读,酝酿出与课文情调相应的课堂氛围,然后导入课文进行深入学习,可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故事渲染,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初根据课文,精心设计导语或小故事,渲染气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是好奇心重,喜欢了解和探究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做好有效的铺垫,很快就能把学生吸引到即将学习的内容中来,他们内心期待能够找到故事的答案,这种动力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设疑问,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采取巧妙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在这一环节进行时,可以安排学生事先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到了课上,我们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知识的一个环节进行设问,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

四、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印象最深的,也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物。因此,把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学生会因为熟悉而觉得有话可说,这样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文学习的方式,实现课内外的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必须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激起感情共鸣,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寓学于演

为了使新课一开始就打动学生的心,有时不妨恰当创设表演的情境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适当地进行课前准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全新的感觉走进课堂,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求知。

(二)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而且可以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兴趣。因此,在开课之初教师若能设计一个精当的游戏情境,往往可以出现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热闹场面,营造好整堂课的气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导入方法的选择,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二要考虑教材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三要考虑教师个人文化素质情况。同时,因为学生的年龄不同,认知结构等都有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导入时最好以具体、形象为主,直观性强一些,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可以采用唱歌导入、讲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

总之,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是鲜活灵动、变化无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教学实际,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张伟飞】

上一篇:如何利用网络拓宽少年儿童视野 下一篇: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