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2-08-01 05:54:30

语文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阅读 训练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当前,语文教学中轻视或忽略阅读教学的现象有哪些表现呢?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语文学界不少同仁认为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有些教师讲课,总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道理,然而却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领会课文所包含的这些思想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教师分析这些思想意义都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可以光听分析而不看课文(其实课堂上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读课文的机会,因为时间多被教师的分析课文占去了),即使看了课文,也不求甚解。这样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学生读了课文,往往只能笼统地领略大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好在哪里,应当学些什么,多数仍然是茫无所知。

二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

不少教师讲解记叙文,常常用较多时间分析课文内容,诸如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是怎样发生的,后来有了怎样的发展,结局如何。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些都离开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凭空作了不厌其详的分析。有些教师还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很易回答的问题,学生不必过多思索随口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少启发和引导作用,浪费了宝贵的阅读教学时间。

有些教师讲解说明文,也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作条分缕析。但整堂课不学习语言文字,甚至连课文还理解不清楚,把阅读课上成了常识课,改变了初衷,这也是很令人费解的。

还有些教师讲文言文也采用这种教法,用不少时间分析课文内容,有时还过多地介绍历史知识,作了不少内容方面的补充。而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倒不怎么下功夫,没有教会学生读懂、讲清楚或背诵

三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有些教师讲课,主要着眼于课文的表现方法,用较多时间对表现方法作脱离课文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例如教读一篇小说,讲到人物,总是分析怎样写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讲到情节,总是分析故事怎样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讲到故事的环境,总是分析景物描写、衬托作用和象征手法。又如教读一篇散文,总是分析线索,悬念、比照、联想、铺垫等。不少教师喜欢用文学术语,甚至在一篇课文的分析中,能用上的术语就都用上了。有的教师还把一般性文章当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抽象概念,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多种生动描述的。

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和阻碍了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十多年来也还有了不小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形势一样也迎来了以阅读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改革热潮,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改革闯将。上海嘉定二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打破了“一言堂”、“注入式”的老程式,创立了“三主四式”的新课型。所谓“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就是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四种基本课型。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是对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突破。另外,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总结出的以“定向、自学、答疑、自测、自结”为内容的“六步自学自育”型阅读教学法;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进行的以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宗旨的改革和北京特级教师程汉杰老师的快速阅读法的研究和实验,都对阅读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目前一般阅读课情况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很少。有些教师仍满堂灌,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如果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架空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可以肯定地说讲得越多越不好,至少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讲清楚课文里不少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表达作用或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作一些分析,那应该说是好的,是对路子的。至于讲多少,学生活动如何安排,就应当因地因人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其次要弄清楚教师是怎样讲的。如果教师把语言知识讲得很死,把思想内容讲得概念化,用语很呆板,这样讲效果肯定不会好,讲得越多越不好。如果教师有启发地讲,讲到语言表达的点子上,讲得很生动,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能和学生的活动相配合,这样讲的效果无疑会是很好的。

上一篇: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