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教学激趣之探微

时间:2022-08-01 03:08:33

德育课堂教学激趣之探微

摘 要:阐述了创设情景,激活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德育课堂;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有偏见的人士认为,中职学校是智力平平、不思进取的初中毕业生的收容所,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传给他们一种赖以生存的手艺,学生的思想教育可有可无。面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中职学校就担负着培养此类人才的重任。

我们如果把人的教育局限在狭窄的专业教育范围内,只教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人的培养。那么,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工具人”。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急功近利,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的现象。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才是关

键。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德育课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认为可从以下途径入手:

情境教学随着课改大潮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与景中扩大,幻化成课堂内容中的各种意境。教学实践表明,德育课堂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生动感人的情境常常会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常采用以下方式创设情景,激活课堂,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一、善用故事、寓言,生动活泼说理

德育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故事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故事,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如,教学中我用“王阳明看花”的故事说明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用“塞翁失马”这则寓言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后来居上”说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二、巧借音乐魅力,激起情感共鸣

德育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学中把音乐带进课堂,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极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讲授《学会关爱他人》一课时,在课堂进入尾声时播放一曲《让世界充满爱》,学生在音乐中受到了情感的陶冶,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利用电教媒体,整合教学效果

恰当利用音像教材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可以提高课堂实效。网络资源的利用,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内心的体验,直观而形象,使得授课内容深入而浅出。如,学习《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舞蹈《千手观音》,欣赏聋哑人精湛的演出,在视觉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震撼,教师可因势利导,聋人尚且以如此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呢?事实证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而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

四、采用演讲、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学记》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不妨利用专题或综合性活动,以开展演讲、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敞开心扉,发现自己认识上的误区、盲点和心理上的症结,让学生解决困惑,坦然面对现实。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针对一个方面

问题,开展专门训练的方法加强教育和引导,如,“我有缺点,但我仍然很可爱――如何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吃不到葡萄,葡萄并不

酸――如何消除嫉妒心理”等,用这种“解决问题”活动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再如,针对网络对中学生的危害,以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辩题来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对网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自我教育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的实际相结合,立足职业特色,使自身教育实效性落到实处。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者”,教师因势利导,做好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单调和乏味将不再是德育课堂的代名词,而是充满活力、陶冶学生情操的大舞台,这有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新形势下改进运动员文化教学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中职学生素质提升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