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代表职业化浅议

时间:2022-08-01 03:01:22

军事代表职业化浅议

摘要:本文认真剖析军事代表职业化的价值所在,着眼于解决军事代表面临的现实困难,以军事代表工作实际为出发点,科学把握我国改革发展方向。借鉴他国军官职业化的经验,论述了军事代表职业化所带来的益处,并提出军事代表职业化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代表 职业化 队伍建设

就当前情况来看,存在许多困难制约着军事代表的工作,如转业压力大导致人心浮动, “进出”机制不顺畅等。诸如此类问题,军事代表职业化制度为我们带来了满意的解决方案。正如《报》刊文《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论述的那样,军官职业化制度是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军事技术、军队专业分工和军队组织结构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1]。军事代表作为现役军官,其改革方向应置于军官职业化改革的大背景、大趋势之下。因此,军事代表理应顺势而为,完成职业化改革的历史任务。

一、军事代表职业化的优势

为了深刻理解军事代表职业化的内涵,我们首先需要对军官职业化的本质及其起源有所认识。国内外学者对于军官职业化制度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方式,但从其本质来看,是由于军事领域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军事知识及相关技能专业化程度不断攀升并逐渐呈现出系统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多种属性的特点,例如美军“爱国者”防空导弹的操作程序有600多道,操作人员需要通过38周的培训教学才可以掌握[2]。这些现实因素要求军官完全掌握相关领域军事技能及知识,所需要的素质变高,由此造成了军官服役时间的增长和准入门槛的提高。为增加投身国防事业及留住优秀人才长期服役的吸引力,客观上需要一种制度为高素质优秀军官长期服役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军官职业化制度随之登上历史的舞台。军事代表负责武器装备的质量工作,其工作内容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含量高、理论方法新等特点,更加符合职业化的前提条件。现结合制约军事代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军事代表职业化的优势所在。

(一)有利于加强军事代表系统法制化建设水平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一直是我国遵循的治国理念,从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来看,依法治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依法治国整体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依法治军因此也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

军官职业化制度是职业军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与本质规律,是反映一个国家法制化水平的重要指标[3]。军事代表职业化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即为在法律层面规定军事代表的数量,体现了军事代表系统法制化建设的进一步提升,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层次贯彻执行。我们应当把握当今政策的方向,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顺势而为,一举完成军事代表职业化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二)有利于维持军事代表队伍整体稳定

有资料显示:一名军事代表从院校毕业到能够独自完成重要任务大约需要5―10年的学习锻炼时间,假设22岁大学毕业,30岁左右才能在军检验收领域独当一面。普通军事代表在42岁以后就要面临转业问题,只有评为高职才能一直工作到退休。军事代表系统的高职比例为25%,军事代表室正副总代表被评为高职的概率较大,普通军事代表只有极小的机会被评为高职。现实情况导致军事代表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的转业压力越来越大,人心浮动也愈发剧烈,本应是回报的黄金年龄,却由于现实因素不得不脱下戎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代表队伍的稳定。

军事代表职业化后,其报国从军的行为将不仅是一种个人经历,更是在法律上认定为一种可以终身依靠的职业,即意味着大多数军事代表可在部队服役直至退休,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由国家财政统一拨发退休金,也就不会出现再因转业压力而无法安心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献身国防事业的军事代表队伍整体上的稳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军事代表职业化并不意味着所有军事代表都可以在部队服役至退休。职业化制度施行后对军事代表要求将会更高,只有那些在检验验收领域不断取得成绩的军事代表才能够获得部队的认可,工作至退休并享受相应待遇。而表现不合格的军事代表则会被及时清理出部队,以保证军事代表队伍时刻具备竞争力与活力。

(三)有利于推动军事代表队伍发展建设

利用制度关键优势,科学有效吸引人才。军事代表职业化后必然导致其服役时间的相对增加,这是职业化的目的之一,即为了使军事代表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钻研与自己岗位相关的知识及技术。长时间的军旅生涯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冲动,短暂的热情,而是长久的热爱,矢志不渝的坚守。在这一背景下,选择成为军事代表的人才都是热爱国防事业,励志在军检验收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他们必将以强军目标为指引,在武器装备采购领域不断开拓创新。

把握人事关键节点,科学有效管理人才。第一,建立公开竞争的人才进入机制。军事代表走职业化道路将大大提升军事代表职业的吸引力,为科学有效筛选人才,提高军事代表队伍整体素质,应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且具有竞争力的人才进入机制。中央军委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装备采购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和专业人才聘用制度”。同时借鉴他国军事代表职业化成功经验,科学公正的人才进入机制必然是建立军事代表任职资格制度。

任职资格制度规定了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标准是组织对个人在专业领域履行工作职责的最低要求[4] 。因此,军事代表任职资格的建立反映了为保证质量工作顺利实现,军事代表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经验水平、能力强弱以及个性方面的要求,有效地在源头上解决军事代表准入门槛的问题。军事代表任职资格体现了军事代表相应职务与相关岗位要求的现实属性,起到了对军事代表选拔任用的层层把关作用,对于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高、能力素质强并掌握前沿理论知识的军事代表队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标准。《现役军官法》规定军官选用应遵循“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效,适时交流”的原则[5]。随着我军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原则的设计显得有些宽泛,在执行过程中,上级领导个人因素发挥决定性影响,容易在使用军事代表过程中出现对被选择对象考察不彻底的现象,后续演变为军事代表与所负责任务不相适应,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情况发生,领导最后也难辞其咎。

因此,在选用军事代表过程中,需要完善用人法规的清晰度及可操作性。军事代表职业化的核心目的之一即为专业化,为做到与专业化相辅相成,职业化推动过程中必然需要健全分类明确、层次清晰的军事代表选拔晋升和工作评价制度。通过制度的确立挖掘出那些表现突出、潜力非凡的军事代表,将他们晋升到装备采购建设需要的关键岗位,不仅有利于军事代表个人的职业发展,更加会对我国武器装备事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第三,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退出机制。现阶段各国军力的比拼主要是由科技水平主导,而科技水平的高低追根溯源是由人才所决定。建立科学动态的人才流动机制有利于组织不断获取新鲜的人才资源,是任何组织保持昂扬活力与持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军事代表系统也是如此。

如前文所述,军事代表职业化并不意味着所有军事代表均能一直服役至退休,只有那些真正的行家里手,在经历重重考验后方能功成身退。军事代表职业化制度不单单是一项死板的法规政策,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人才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人才进行考核、培训,甄选出符合条件的军事代表,同时也一定会对不合格的人做出离职处理。军事代表职业化使得军事代表组织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体,军事代表队伍的素质水平及专业技能在人才质量不断跃升中壮大。

二、军事代表职业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永葆传统红色基因不变质

现阶段军事代表职业化最大的阻碍来自于一些错误的认识。一些人认为军事代表职业化使得军事代表与军队形成简单的合约关系,或多或少减弱了党对军事代表的绝对领导,更有甚者认为职业化会改变军事代表作为军人的性质和宗旨。这些错误认知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对军事代表职业化本质认识不清晰;二是关于党指挥枪这一建军根本制度的浅层次理解。

首先,军事代表职业化的本质是通过延长军事代表服役年限,提升军事代表专业技能及个人能力素质水平,以达到不断提升军队专业化程度及现代化水平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军事代表职业化改革过程中军事代表的政治属性没有变,党指挥枪的原则没有变。

其次,现行宪法第9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6]”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由宪法规定的,是由全国人民共同决议认定的,不容质疑。因此,党对军事代表队伍的绝对领导根本不会由于军事代表职业化制度而有丝毫动摇。

通过论证可以看出军事代表职业化并不会改变其传统红色基因,这也是军队任何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二)紧跟国家改革步伐不动摇

军事代表职业化改革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军事代表职业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国家经济承受能力,不断调整改革内容以适应国家改革整体布局,选择符合实际国情的改革切入点及方式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代表职业化制度。只有遵循上述原则才能够带来双赢的局面,实现军事代表在强国梦的指引下完成强军梦的华丽蜕变。

三、结束语

随着装备采购领域改革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矛盾愈发凸显并不断激化,现实的困难处境急需一剂良药加以治理,军事代表职业化改革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剂良药。但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良药必然苦口,只有在长远的收获与短暂的失去之间保持理性,以系统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勇攀高峰的精神看待军事代表职业化这个现实问题,才能够引领我国装备质量事业完成再次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杜人淮.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N] .报, 2014-02-24(5).

[2] 尹学龙.大力培养“适应高科技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N].报,1996-01-11(6).

[3] 李昕勃.中国军官职业化制度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4).

[4] 赵咏梅.建立装备采购干部任职资格制度,提高装备采购人才队伍建设水平[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 21(1).

[5] 辛超,刘畅.中国特色视野下军官职业化改革探析[J].军事基础教育,2013(4).

[6]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配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

上一篇: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