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时间:2022-08-01 02:43:0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和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一直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完善。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努力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数学课堂越来越平实、平衡和平稳,最终达到和谐。

一、实现尊重教材和改编教材的和谐

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既是抓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要想尊重教材,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了解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中的编写意图。实际上,尊重教材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我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教材首先安排的例题是把一盘桃(4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接着安排“想一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例题中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由于每份的数量正好是1个,对学生理解“每份是这盘桃的1/4”形成干扰,学生极易自觉产生联想,造成这样的误解:每份里有1个桃,所以是1/4。受例题的影响,在接下来“想一想”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二分之二”,显然将份数和具体数量混为一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调整,从“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引入,接着教学“想一想”,学生联系复习题动手分一分,明确了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分得这样的1份,而不是1个,每份是这盘桃的1/2。然后教学例题,再引导比较1/4和1/2。这样,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有效突破了难点,实现了尊重教材和改编教材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超越教材,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高度审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必须建立在全面、深刻地读懂教材内容及其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不得违背数学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和儿童学习数学的阶段性与规律性。

二、实现生活情境与数学本质的和谐

沟通抽象枯燥的数学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和发展思维,已成为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但是,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时,不能过于强调实践、处处联系生活,用“生活味”取代了数学课堂应具有的数学本质。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适时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内在联系、能引起数学思考的简单而又朴实的数学情境,实现生活情境和数学本质的和谐。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出示学生非常想了解的学校相关信息。我先出示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兴趣盎然地读着,再出示一个没学过的亿以内的数,他们跃跃欲试,这时我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呢?”以此揭示课题。这样的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又如,在教学《认识公顷》时,我引导学生感受1公顷有多大,把学校附近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区域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想象1公顷大约是多少个黑板面的面积、多少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等等。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既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又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了支撑,并为数学理性思维发展提供土壤。

三、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特点,且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有直接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复杂的、难度大的抽象教学过程,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学生搭建起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平台,组织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历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比如,教学《近似数》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并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考虑到“四舍五入”法对于四年级学生比较抽象,如果将“四舍五入”的方法直接介绍给学生,不利于他们形成抽象思维。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具体感知484204在480000~485000之间,它的近似数是48万;而486685在485000~490000之间,它的近似数是49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数的近似数与485000有关;再通过观察485≈0000,变化方框内的数,引导学生体验到一个数的近似数与尾数的最高位,即千位上的数有关联;接着,变化尾数的最高位,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到万位的方法。至此,累积了众多的观察材料,历尽了多次的抽象,全面地展示了“四舍五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照、思辨、感悟方法,从而抵达方法的核心。教师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规律循序渐进,逐渐搭建平台,引领学生经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飞跃的全过程,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和谐课堂。

总之,一线数学教师要切实立足专业成长,加强学习,在教学中着力进行反思性实践,追求和谐、幸福的课堂,真正促进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上一篇: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的趣味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