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思维

时间:2022-09-14 07:59:09

创设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思维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创设情境”无疑有利于这种矛盾的消解。

一、生活情境――引领体验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融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将学生眼里枯燥无味、逻辑性强的数学教学变得有情感、有味道。小学数学教学要做到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搭建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课时,我大胆地将教材进行了处理,设计了“逛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整节课学生置身于购物情境之中,充分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而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并结合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法则,最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解决了购物中付钱、找钱的生活问题。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生活的必需品,也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得到有效激发。

二、故事情境――拓宽想象的空间

儿童都有爱听故事的心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可以设置具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笔者在教学 “10的认识”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0―9这几个数学娃娃在一起玩“排队”游戏,“9”因为自己最大,就自命不凡起来,在其他数字娃娃面前趾高气扬。他不屑地对“0”说:“你呀,真没用,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真是没法比呀。”听了这一番话,“0”的脸色一下子多云转阴了。“1”看到这个情景,一拍脑袋,随后就站在了“0”的左旁。他神秘地在“0”耳边嘀咕了几句,“0”的脸色立刻多云转晴了。他们手牵着手来到了“9”的面前,“1”对“9”说:“队长,你瞧瞧,你有我们大吗?”“9”心服口服,惭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可谓一举两得。

三、操作情境――营造动手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跳跃于指尖,他们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割裂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难以得到发展。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好奇、好动是小学生具有的特点,数学知识逻辑性强且比较抽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结合儿童的特点,创设好操作情境。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观察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梯形,思考、讨论并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各抒己见,得出了几种猜想。之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了剪、拼、折等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充分感知到梯形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探讨出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来计算的方法,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推导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建构了知识,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活动情境――开辟思考的空间

创设活动情境,就是让学生活动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课上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按照要求用各种工具搭成30度、45度、60度、90度等斜坡,将圆柱形塑料杯或笔筒等物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斜坡上滚动,由各组小组长做好实验的记录,最后归结各组的结论:当斜坡成45度时,物体滚得比较远。当发现结论不同于最初所猜想的“90度时,物体滚得最远”之后,学生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创设这样真实的现场活动情境,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兴趣的激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也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注重合理有效地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导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