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灵敏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时间:2022-07-31 11:42:11

构建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灵敏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驾齐驱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由原来的“内部协调”变为现在的“部际协调”。如何整合信息资源,构建灵敏高效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建立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宜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而言,可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通过实施过渡性安排,最终完成目标模式的构建。

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模式选择

利用各方现有信息体系,实现金融信息共享。可以在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成立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委员会,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各级人民银行,办理日常信息的采集、分析、交换工作,负责跨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的正常运转,信息的加工处理、汇总传输,实现数据信息的标准化、电子化,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搭建新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辐射银监、证监、保监、各类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经济单位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二是将辖区相关的经济信息如财政、农业、工业、商业、乡镇企业信息等作为附属参考信息纳入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三是各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集信息采集、加工、传输为一体,能够进行量化分析,涵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和分析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各个环节监管信息的连续监控。四是人民银行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要与银监部门的金融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对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独立的金融信息中心,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金融信息系统。这样的信息系统可以防止数据统计的重复或遗漏,更具权威性、科学性和独立性,是理论上最为理想的一种目标模式。

过渡安排――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的协调制度

鉴于金融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模式还需要深入论证并作出选择,同时也鉴于任何一种目标模式的建立都还存在短时期内尚难克服的现实障碍,就目前而言,通过一整套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央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是较为现实的选择。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例会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宜安排在每月月初。通过信息的沟通,资源的共享,使央行与各监管部门全面掌握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建立金融信息交流制度。一是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将有关金融统计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明确责任及相关的保密规定,落实具体的职能部门、联系人员,使各部门能及时了解辖内经济金融发展形势、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等。二是凡涉及其他机构职能范围的文件,相互主动抄送,以便相互了解、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三是各方都要主动将自身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现的涉及对方职能范围的信息及时通报对方。四是建立信息咨询与查阅制度。

健全信息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在信息管理方面,坚持“谁的责任谁负”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类信息媒介的存储管理,打击和惩治编造、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在信息披露方面,要按照信息管理的密级、权限、范围对外披露,确保密级信息安全。

签署“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联合监控金融风险。备忘录要明确银证保等监管部门各自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进行协调配合,以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上一篇:观点6则 第3期 下一篇:应自觉节约使用央行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