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状况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2-07-31 09:56:50

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状况及提升策略

摘 要:创新思维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挖掘创新潜能的最佳时期。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加强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把有效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应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调查发现:由于教师不清楚现阶段应怎样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缺失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另外,现在的初中生并没有明确学习的目的,认为每天只是听老师讲课,完成布置的作业就好了,将课堂、作业等当成任务;碰到问题不积极探索,形成惰性思维,对学习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兴趣,丧失动力。这些都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也束缚了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数学知识可以开拓思维视野、激发思维潜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和知识结构来构建数学思考情境和发散性数学思维。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思维方式,加强教学中的师生沟通,强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提出几点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意识

1.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要主动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数学世界,从而进行有效吸收,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新课程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通过主动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懂得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在学习中,教师要深入推进和发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使思维意识成为主动学习的“助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拓思路,勤于思索,并创设悬念,激发思维,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是需要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问题,更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动静结合,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立体画面,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几何领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形,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领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思维,又能在积极的探索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施有效教学措施,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及内在性质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数学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实施的有效措施大概有:问题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开放性教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数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思维在兴趣中有效发挥,使学生能愉悦地解题。例如,在讲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形式上的联系与区别时,教师可以这样启示学生:形如ax2+bx+c=0(a、b、c为常数,且a≠0)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二次函数。认真观察ax2+bx+c=0(a、b、c为常数,且a≠0)和y=ax2+bx+c(a、b、c为常数,a≠0)就会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几乎相同,差别也只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表达式等于0,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等于y。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当二次函数中的变量y取0时,二次函数就变成了一元二次方程。因此,学生看到这样的讲解会感觉很有意思,使得他们能更好地认识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思维活动的显著提升。

2.初中数学的开放性是数学中的重要特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的开放性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解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783,求这两个数。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x,较大的奇数为x+2,则x(x+2)=783,解得:x1=27,x2=-2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27、29或-27,-29;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为x,另一个为,则x-=2,解得:x1=29,x2=-2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27、29或-27,-29。这样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开放性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

三、创新数学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1.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创新数学情境,优化教学思维。用简洁、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研究、分析、思考非常重要,鼓励学生对数学习题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求证: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变式为: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还可变式为: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通过这样一系列变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遇题多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2.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提升数学思维的生活化。各种学科都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更是其中之一,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引出数学,从实践中学习数学,把数学有意识地带入生活,通过生活实践应用数学来提升数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时刻联系数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某商品进价是1000元,售价是1500元。由于销售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为5%,求商店应降价多少元出售?又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照相机底座的三脚架、三角梯子等生活中普遍的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与生活应用息息相关的。

3.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教会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和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善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例如,教师在讲例题时要把解题思路作为重要环节,既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又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他们在平时能认真审题,细致分析,综合运用概念、定理建立起自己的解题思路;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数学中的许多公式需要用一定的逻辑思维的推断,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有效实践,多向发散,培B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也就是思维的反应速度,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也要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让学生的反应速度更加迅速,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空间的变化性,让学生看到问题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使学生能获得多条思路,对问题有着不同的借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路。如数学公式的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变化性,做到“举一反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多思多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开辟广阔的空间。

以上提升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策略的运用,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了现实的作用,使学生的创造力有所提升,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仅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将来的生活也大有益处,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花帮艳.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7).

[2]陈慧.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J].广西教育,2008(4).

[3]陈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J].教育学文摘,2012(2).

上一篇:以“浮力”单元复习课为例谈导学 下一篇:《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