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设问

时间:2022-07-31 09:29:14

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设问

【摘 要】本文就音乐课堂中提问活动的观察体会,谈谈笔者对课堂有效设问作用的理解,以及有效达成手段的策略分析、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有效设问 追问意识 设问技巧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53-02

笔者曾在区内音乐课堂做了个提问观察活动,发现老师们课堂设问的好坏、有效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应答效果和学习效率,左右着这节课的好坏。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多思考,在设计问题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使课堂提问收到最佳效果。那么究竟有效设问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怎样不可低估的作用呢?

一 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是有的,然而有些设问过于唆,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专业,这些设问都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老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产生悬念和豁然开朗的顿悟等直接的成功体验,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源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追问意识

学生的追问探究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直观体现,这也是教师最愿意看到的。老师的有效提问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今后的学习也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3.有利于师生加深情感交流,更好地创建和谐课堂

老师设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回答和响应的方式,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或少部分反应,老师自言自答时,课堂的互动性就无从说起,“一言堂”的音乐课就会出现,体现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因此,互动式音乐课堂的出现依赖于课堂老师设问的水平。

设问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参与和平等交往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师生对话、老师的提问,还有生生对话、学生的追问,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是体现教学民主的方式之一。这不仅反映了教学的本质,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设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于设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如问题指向性不明确,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或题材陈旧,缺乏新意;或缺乏层次感;或过于简单,缺乏思考价值;或是纯粹的知识问答,缺乏开放性;或问题设计得太难,超出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那么如何提高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呢?

二 有效设问的技巧

1.换个角度设问,往往事半功倍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们通常都会直截了当地提问:这首歌你喜不喜欢,那个问题你想怎么办?你来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大家为歌曲分个段等。其实这样的设问也没有什么不对,可就是觉得过于简单苍白,提不起学生的好奇心。没有激励机制就没有兴趣,学生的答案总是不太完整,缺乏亮点。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一下问的角度,发问的方式,则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唱《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时,老师想让学生为这首两段歌词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时,大多数都回答:独唱、合唱、轮唱,可是这首歌每段都分前后两部分,学生就不会设计了。在听课中有位老师换了一种方式提问效果比较好:我校要举办“一・二九”歌咏比赛,我们班已选定用这首歌曲参赛,你们总不能把这首歌曲从头至尾齐唱一遍吧?那要影响评分的,请大家群策群力、想方设法为这首歌设计新的演唱形式,准备参赛。这时学生立刻踊跃地讨论起来,开动脑筋,为歌曲设计为:第一、二段的前部分安排男生或是女生领唱,后面的副歌部分进行合唱,还可以加上竖笛或其他乐器伴奏,也可以加上形体律动……;再如同学们在欣赏完《二泉映月》后,老师想让学生说一说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设问:同学们能说一说“月有阴晴圆缺”的含义吗?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得出,老师追问《二泉映月》的情绪最能体现月亮何种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心情你体会过吗?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经历过的伤心往事来体会乐曲所表达的内涵,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体会作曲家阿炳悲惨的卖艺生活。

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有针对性地设问

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追求时尚、求趣、求异、好奇心强的特点,从兴趣出发设问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使用,也可以在课程延伸环节使用,效果很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音乐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课堂提问力求问得活,问得具体、新颖。如每学一首新歌,都有初听范唱,感受这一环节,听后老师不免要提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喜欢吗?等。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因此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的特点,用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来设问。如学习歌曲《牧歌》,初听旋律后,可这样设问:音乐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草原图画?你能用笔在纸上画出来吗?并鼓励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在黑板上简单勾勒,学生通过想象、实践,兴趣高涨,都想描绘出最美的图画,最后用语言表达对旋律的感受,激发学生更大的激情去学习新歌。可见针对歌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老问题也会变得新颖有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加强对比式提问,化难为易

音乐是对比的艺术,无论是作品的情绪,还是音乐的强度、速度、力度,作品的表达方式等,处处都是在以对比的形式呈现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音乐作品之间的不同之处为切入点,巧设问题,打破常规进行教学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课例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老师可以先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这些动物有怎样的特征?作为一个欣赏者,你感觉怎样的作品才能表现这些动物的神态和特征?你所知道的哪些乐器最合适?接下来让大家分别欣赏《动物狂欢节》各组曲的片段,接着提问各个音乐形象有何不同之处?各运用了哪些不同的乐器?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很容易就能掌握不同动物主题音乐的情绪特点,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表现能力,并能准确地回答出老师提的问题。另外,同一个音乐作品各部分之间也有对比的成分可以用来设问。如在教唱歌曲《阳关三叠》过程中,出现了三句完全一样的旋律和歌词:遄行;历苦辛;宜自珍。老师想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相同的内容,可以这样设问:怎样演唱歌曲中相同的部分,才能更好地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和真挚的情感?学生有的回答先强后弱、有的回答先弱后强、有的说渐弱……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展开对比思考,对比实践,最终找出这首歌最适合的演唱情绪。

4.设问应分层设计,循序渐进

学生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老师的提问不能老是指向几个“得意门生”,不要让少数“尖子生”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言语,特别要鼓励中下等学生大胆发言。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音乐基础、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并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循循善诱,多鼓励、点拨。

每位老师的提问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关键是要本着新课程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追问意识和求知动机。在这一个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启发寻找问题的角度及提出问题的方法途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陶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0(33)

[2]闵华.影视音乐欣赏中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综合[J].教育科研论坛,2006(7)

[3]张珂、崔晓彤.深入内心,感触音乐[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9)

上一篇:如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 下一篇:高中生物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