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31 08:55:14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大学生企业内就业状况,反映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状况,及以往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字:职业适应性;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110-01

一、调查研究概述。通过参与2007年6月与宝钢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21位大学生新员工的座谈和访谈,以及采用典型调查法对该企业历届(1996年-2007年)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职业适应性问卷调查,通过发放和回收样本分布能源部、炼铁厂、财务部等多个单位的共计25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到本文相关结论。

二、调查情况分析和研究

(一)面谈受访的20多位新员工目前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职业适应性。新员工在近一年的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环境、文化、自身角色、发展定位、工作和生活平衡、人际关系等方面经历了思索和考验,企业的制度、发展、管理的方式和理念、技术的瓶颈等等成为时常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逐渐成熟和理智,很好地适应了企业的工作和生活。但薪资待遇和个人发展问题时差困扰毕业生新员工们,希望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并得到企业的支持,是他们最关心的话题。(二)个人发展与所受教育状况关联分析。1、从个人职位变动来看,员工对在不同岗位上受到的锻炼情况,及前一工作经历对后来从事工作的影响,被认为在生涯发展中有积极正面作用的为60%;未能得到收获为36%;起到阻碍作用的为4%。就本次调查而言,被调查者工作经历和内涵的丰富带来了内、外职业生涯的向前发展,但整体而言效果不尽理想。2、与个人发展相联系,大学的专业和教育对目前工作岗位的影响来看,不论专业课程与所从事工作对口与否,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为84%,认为没有用处的为16%。同时也普遍认为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老化、没有随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特别是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大学应增加辅修、双学位和第二专业,拓宽专业面,按自己兴趣和需要确定专业方向,淡化专业、进行通识教育。(三)就业问题和对在校生就业的建议。1、就业时最大的障碍是面对高等教育扩招后带来的竞争压力,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时不具备完备的出色工作能力。初次就业时缺乏的能力反映了毕业生们在求职时的“软肋”,也体现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初次就业时缺乏的能力的选择,依次出现的为知识管理能力52%,领导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48%,创新与创造能力40%、研究和评估的能力36%,沟通协调能力、质量与成本管理能力、国际化认知能力32%,及语言能力28%、自我导向的持续学习能力24%等,表现出以上这些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而往往大部分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却比较欠缺。被调查者对于职业道德、与公司价值观一致、团队合作、电脑运用和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变迁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能力等在职业生涯中所必备的基本可雇用性能力方面,表达了较高程度的赞同,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国际化认知能力成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和个人日益重视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社会新的能力要求趋势。2、与此同时,有过跳槽想法的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6%,跳槽原因中选择薪酬福利待遇低的占此类总体的52%,未选择该项的占4%,选择其他培训和进修的仅有4%。这说明如果企业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招聘到的员工也会面临流失的风险。根据自身的经历,被调查者对于毕业生从事第一份工作的建议集中在先找份工作、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再说,占52%;和应根据个人兴趣慎重选择,占36%。反映了被调查者对于选择何种职业和工作谨慎而务实的态度,既是在当前巨大就业压力形势下的必然体现,也反映了结合个人兴趣、意愿的长期发展要求,必然要经过必要的积累过程。对于对毕业生的建议中12%的人选择“为了生存,即使很勉强也无所谓”,体现出就业压力的沉重。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和个体发展来看,长期地勉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十分不利于个人健康,应通过就业辅导工作尽量避免这类情况产生。(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评价与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所毕业院校的工作评价普遍不高,说明职业指导的迫切性和现实需要间的巨大差距。对职业指导的内容设置建议,侧重介绍职业社会和有关就业政策;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准确定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和设计;获取、辨别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方法;求职就业的技巧和方法的培养等;建议形式以企业参观和实践活动为主。

三、对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工作的启示

1、高校课程设置应注重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学科建设应及时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拓宽已有课程范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尝试企业参观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工作坊、学生职业团体辅导、领导力训练营和职业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以生动活泼、亲身体验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们对职业社会透视、进行职业角色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培养职业意识、个人职业发展观念和技能手段,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尽早在低年级阶段开展和普及。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优秀职业人才。高校教师、职业咨询师要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训;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和部门负责人,到学校的课堂现身说法;共同将新鲜生动的职业世界知识带入课堂;同时结合院校与企业资源,通过“订单式” 培养等途径,定向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化优秀人才。3、大力培养和发展壮大专职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提升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业辅导、就业咨询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力度。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

[3]上海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6.9

[4]陈年处长访谈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发展处2006.11

上一篇:浅谈园林中的色彩艺术 下一篇:用博弈论分析我国产业集群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