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探索

时间:2022-07-31 08:51:45

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探索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沉积并得以发展的宝贵财富,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蕴含着民族精神。在新思潮的冲击下,我国传统文化备受打击,甚至出现没落现象。民族舞蹈作为文化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传承、发展。但是,在新时期,民族舞蹈的教学模式出现很多不足之处,未能满足民族舞蹈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民族舞蹈的积极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我国民族舞蹈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教学优化方案做出分析,并以此指导民族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蹈;舞蹈教学;特征;优化策略

素质教育在新时期被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程度,在此基础上,民族舞蹈被高度重视。在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不同于其他舞蹈形式,具有其特殊意义。民族舞蹈教学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以舞蹈动作为依托,传递民族文化的内涵。现阶段,各大艺术类高校相继开设民族舞蹈专业,而且对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越发增高,加大对该专业的师资投入和硬件设备投入。但是,民族舞蹈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重视舞蹈动作的掌握而忽视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和领悟。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舞蹈动作的传授,没有合理的融入民族文化。因此,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成为单纯的动作延续,偏离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学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突破性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舞蹈特征,结合教学现状,进而优化教学方案。

一、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特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共分成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历史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沉淀。舞蹈形成初期,人们为了抒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会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反映人们精神面貌、文化内涵与习俗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应更加注重对文化精髓的掌握。这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划分,剖析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蕴藏的民族舞蹈特征与风格。我国的民族舞蹈形式多样,主要有东北秧歌、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傣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这些舞蹈各具个性[1]。

1、维吾尔族舞蹈特征

维吾尔族舞蹈的特征是用身体的每个部位与眼神进行配合,在舞蹈中,头、腰、肩、膝等各个部位都有动作,其基本特征是直腰、挺胸与昂首。具体特点为:膝部动作的连续微颤,或是动作变换之前的瞬间微颤;旋转速度快,舞姿较多变,时慢时快,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特色形式是萨玛舞、手鼓舞等[2]。

2、藏族舞蹈特征

藏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融合很多的农牧与宗教文化。藏族舞蹈突出所刻画的形象、伴奏曲调具有旋律性、歌词意义,典型代表是锅庄、孔雀吃水等。其另外的一大特征是含有强烈的农耕气息,如四川的“弦子”等。

3、蒙古族舞蹈特征

蒙古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等。舞蹈的特征是:舞步轻盈、粗犷豪放、节奏轻快等,以此反映出蒙古人民的淳朴、热情等性格特点,突出他们豪放、开朗的气质。常见的舞蹈动作有翻腕、抖肩,蒙古族舞蹈中男子的舞蹈动作较优美,造型豪放洒脱,突出男性的力量[3]。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基本情况

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舞蹈教学也相应的实现了进步,这使民族舞蹈的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但是,我国在民族舞蹈的教学水平上依然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单一

我国的多民族属性决定了民族舞蹈教学中的素材具有多样性特点。但是在高校进行民族舞蹈教学中,因受多种因素限制,使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几种甚至是一种舞蹈,并没有真正做到全面教学,这种教学素材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民族舞蹈学习受到很大的阻力。每个民族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推动下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因此民族舞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然而,历史的变迁会导致迁移等现象发生,因而各个民族之间又存在着难以明状的联系,使民族舞蹈出现交融现象[4]。例如彝族、白族和傈僳族的民族舞蹈中都存在着“打歌”舞蹈,但这种舞蹈处于三个区域,即使武蹈的名字雷同,但三个民族对于舞蹈的展现形式存在着较大不同。白族在打歌舞蹈中强调表演的整体性,而傈僳族与彝族则强调打歌舞蹈中的脚步动作。新时期,我国高校在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划分上没有做到如此细化,教学的内容呈现出单一性特点。这种因素的制约使学生无法对不同民族的舞蹈进行明确区分,无法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使学习停留在舞蹈动作的掌握上[5]。

2、感情培养匮乏

民族舞蹈的产生目的是表达人们的内在情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人们感情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在没有感情指引下的民族舞蹈,无疑是一系列动作的简单组合,失去舞蹈的原有魅力,更做不到民族舞动的传承。舞蹈家杨丽萍以其优美、形象又富有情感的孔雀舞而远近闻名,她在表演中,充分融合了动作和感情,使观众都沉浸在她所表演的舞蹈中。而在感情的把握上,杨丽萍只当自己是舞蹈中的那只孔雀,无论是开屏还是沉默,都能惟妙惟肖的展现出孔雀的状态。在我国目前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只关注学生动作的准确性。每个民族舞蹈的产生都有其历史背景,而教师在教学中却没有对民族舞蹈的产生背景进行讲解,使学生造成民族舞蹈的情感缺失。同时,在舞蹈考核中,对民族舞蹈的产生背景没有进行讲解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舞蹈动作的完美呈现,完全忽视对舞蹈感情的培养。这使学生的民族舞蹈学习无法融入自身的情感[6]。

3、理论教学欠缺

在民族舞蹈的教学目标中,实践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也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然而,这并不等同于实践是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全部内容,想学到民族舞蹈的精髓,就必须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注重理论学习。例如,蒙古族的筷子舞,有它独特的舞蹈特征,而且可以追溯其历史起源。在对这类理论知识进行编撰和教学时,能够使学生掌握到舞蹈动作的精髓,在实践中注意舞蹈动作细节的突出,同时,在了解舞蹈历史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感情[7]。在新时期的舞蹈教学中,个别院校认为民族舞蹈的理论知识并不重要,因此跳过理论教学,单纯重视实践学习。每门课程都需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民族舞蹈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样具有重要性。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后,便可以深入理解动作背后所隐藏的意义。同时,理论基础的熟练程度对学生鉴赏舞蹈的能力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8]。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民族舞蹈专业的定位。很多高校开设民族舞蹈专业的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要突出舞蹈成绩。同时,对于民族舞蹈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没有足够重视,并没有发挥自己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作用,过于重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

三、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优化方案

民族舞蹈教学有自己的表现形式,也有独特的魅力,只要在教学方案上合理优化,就可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民族舞蹈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传承历史、传递精神,在教学方案的优化上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特别注重民族文化的利用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衍生物,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情感的表达。在学习民族舞蹈时,如果脱离了舞蹈中所隐含的较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就等同于最美的植物脱离了养育它的土壤。那么,即使舞蹈动作掌握的十分熟练,在表演中做到毫无差错,也只是展现出舞蹈的外壳,没有传达出其中的灵魂[9]。很多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出现问题,认为民族舞蹈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无足轻重,如果过多学习只是对课时的浪费,其实不然。理论知识多是民族文化的外化,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例如在藏族舞蹈的学习中,首先应该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这样才会表现出舞蹈的魅力。藏族人民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受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呼吸上都具有负重感,因此藏族舞蹈具有慢吸和慢呼的特征。在学生了解到藏族人民的这种历史因素后,就可以深刻理解藏族舞蹈的呼吸节奏。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各个民族的分布区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的民族特点也不同。由此,想提高民族舞蹈的教学效果就需注重民族文化的合理运用[10]。

2、剖析舞蹈重点动作

民族舞蹈的形成年代已久,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每个动作都是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有其具体含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经典的律动和动作,这是区分不同民族舞蹈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不能单纯的做动作,而是将舞蹈动作中的重点进行剖析,以此来了解动作背后的文化精髓。上文中提到,藏族舞蹈中加入了很多宗教因素,典型的是藏族舞蹈中的低头俯身、向前跳跃动作,它是由藏族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此外,藏族人民的居住地是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常年穿袍。这影响到了藏族人民的舞蹈动作,尤其是腿部活动,由此,藏族舞蹈中的腿部动作多是颤膝动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将舞蹈动作进行剖析,学生便会了解其中的深意,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使动作的表现充满意境,使舞蹈更有张力[11]。

3、做好音乐的应用

民族舞蹈中动作与音乐相伴而生,没有音乐的烘托,动作无法体现出它的律动性;没有动作的展现,就失去了舞蹈的意义。因此,在民族舞蹈课堂上,教师不仅应注重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度,还要注重音乐的作用。教师在教授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紧跟音乐节奏,以音乐的节奏性来感悟舞蹈动作。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某种传统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搭配,在提高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蒙古舞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舞蹈动作选择适用的音乐,如果动作缓慢、起伏较小,可以选用轻缓的音乐,音乐中的伴奏最好是马头琴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这样可以使学生置身在蒙古舞的意境中。又如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舞蹈风格进行自主搭配。维吾尔族舞中,有很多眼神的交流。以学生搭配的方式展现舞蹈,可以更好的传递舞蹈中的情感。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提出更好的舞蹈构思,并加以运用,使民族舞蹈更具时代性。

4、注意创新的作用

新时期,所有艺术形式都寻求新的突破,实现创新发展,进而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民族舞蹈教学需要紧跟发展步伐,有效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步。但是,创新不等于取代,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创新都不可以脱离民族风格,需要在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常规,贯彻教育改革思想,开放教育思维,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同时,要加强互动交流,校方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聘请著名的民族舞蹈家担任课程讲师,也可以定期举行民族舞蹈家的专题讲座,在交流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自身的舞蹈素养,进而实现创新。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民族聚集地去体验生活,了解他们的风俗民情,从而加深对民族舞蹈的理解,为学生的舞蹈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可以聘请吐尔逊娜依等著名的民族舞蹈演员到校进行讲座。吐尔逊娜依是新疆舞蹈的著名演员,她可以指导学生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精髓与注意事项等。同时,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去新疆等地采风,探索他们的舞蹈历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舞蹈教学的策略中,要在民族舞蹈特征及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民族舞蹈教学策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要在技术层面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掌握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内涵。民族舞蹈教学中,应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舞蹈动作的剖析、音乐的运用,使教学不只停留在动作层面上。教学策略的优化不能单凭教师的力量,还需要校方、学生以及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使民族舞蹈教学达到更高的层次,为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柴瑜 单位:许昌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敏.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1,7(3):265.

[2]吴迪.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8(12):91-91,95.

[3]曾鸿浩.民族舞蹈教学策略探究[J].商情,2013,9(1):48.

[4]倪佳.教育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民族舞蹈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109-110.

[5]康俊芳.普通高校中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9(5):176-176.

[6]黄芳.幼儿园民族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以集体舞活动《孔雀飞来》为例[J].科教文汇,2014,9(24):172-173.

[7]李萍.论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4(11):500-500.

[8]董乐.关于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4,5(4):10-11.

[9]伍艳.古典芭蕾基训教学中突出民族舞教学特点的有效途径探索[J].音乐时空,2015,9(20):144.

[10]刘广予.关于新时期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研究[J].戏剧之家,2016,4(2):125.

[11]张晓丽.浅析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4,7(8):137-137.

上一篇:角色扮演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结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