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重创日本带来的反思

时间:2022-07-31 07:36:19

地震重创日本带来的反思

强烈的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10米,海啸过境时,汹涌浑浊的海水冲破了防护堤,迅速涌进市区,在岸上停靠的船只无一幸免。水流的冲击力将一些房屋掀翻,连同汽车、集装箱也被瞬间冲走,顺着水流漂浮,并撞击到其他建筑,机场跑道被海水淹没,整个城市瞬间被海水吞噬。地震还引发了核电站泄露、继而发生爆炸,核辐射正在蔓延,危机持续,大批民众纷纷撤离。

这不是电影《2012》的画面,而是真实存在的场景。这是人类所遭遇的一场灾难,一场共同的灾难。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4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及海啸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多台反应堆机组出现故障,其中6个机组4个已经发生氢气爆炸,还有2个机组水池升温。核辐射正在向日本各地扩散。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关东地区,已经检测到比平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质。

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其能量相当于里氏7.3级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此次日本特大地震,给人员伤亡带来最大损失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

航运之殇

伦敦“劳氏情报”日前发表报告估计,受地震影响,日本目前已经关闭全国港口,当地至少有6个较主要港口已被海啸破坏,难在短期内恢复。

伦敦波罗的海航运理事会(BIMCO)报告称,日本航运业会在短期内几近全面停止运作,对货柜船、干散货船和油轮都有影响。

劳氏估计,去年日本海贸货物以货吨计算,出口占1.51亿吨,入口占8.39亿吨,反映出日本需购入大量原材料支持出口的海贸特色。BIMCO指出,这次海啸必定会打击三大航运市场(商船三井公司、日本邮船公司、川崎汽船公司),短期内的航运操作会几乎全面停止,但目前难以估计实际影响程度。

日本船东和港口官员昨日也表示,东京和其他日本南部港口都在正常运作,但其他地区的港口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包括八户、仙台、石卷和小名滨在内,至少有6个港口都难在可见将来恢复运作,该批港口主要为二线的货柜港,鹿岛和茨城受损程度则较轻微,或能在数周内重新操作。

BIMCO称,货柜航运业主要会因这次事故被迫减少运载日本出口工业产品,班轮公司会因此跳过部分日本挂靠港。日本港口业内人士表示,处理该国全年7%出口货物的港口遭受海啸破坏,而追溯至上世纪末期的神户大地震,当时货运流程在事发后的3个月内,都不能恢复至地震前状态。

渔业受重创

“这次日本地震灾区的渔业占日本渔业四成左右,估计损失巨大。且近年日本渔业产值在整个GDP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此次地震对其而言将又是一次比较大的打击。”第一创业证券一名分析师如是说。

此次地震重灾区中的仙台港及宫城县气仙沼等地是日本重要的渔港和渔业基地。上海海洋大学渔业经济研究专家乐家华表示,据估计,宫城县气仙沼等地域渔业产量约20万吨,而日本近些年渔业产量基本维持在500万吨左右,受灾区域的渔业产量约占日本总产量的4%。但由于此地为日本远洋渔业基地,对日本捕鱼业产生影响短期内或难消除。

“同时,水产品消费能力也将遭受重创。”市场顾问公司海桥市场公司董事长樊旭兵认为,“由于日本近年来经济萎靡,民众消费能力下降,而鱼在居民食物结构中属于较高档食品,日本水产品消费量逐年下降,而此次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创伤,水产品消费量必将出现下滑。恢复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据日本水产贸易协会统计,由于国内经济衰退和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日本水产品进、出口出现下降,日本渔业陷入困境。国内渔业总产量、水产品进出口量、国内消费连续多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进口方面,日本水产品进口量从2004年起连续6年出现下降,2009年1~10月日本水产品进口21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3%,进口金额为118.2亿美元,减少了18.5%。

由于渔业的衰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品消费国,日本水产品自给度逐年降低,多年来依赖大量进口,成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品进口国。为了改变自身不足状况,日本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包括调整渔业结构、禁渔、增殖放流、制作人工鱼礁、增设养殖场等。2001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水产基本法》,明确了十年提高水产品自给率的目标。“而此次地震必将导致自给率继续降低。”樊旭兵分析说。

是天灾还是人祸

此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就像滚雪球一样。美国风险研究建模公司预估称,此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超过3000亿美元,是阪神大地震经济损失的三倍之多,相当于日本GDP(约5万亿美元)的6%。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引发日本东北部海域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日本列岛所在的亚欧板块下方俯冲,亚欧板块受太平洋板块挤压,发生错位变形,最终反弹才造成此次地震。

按理说,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原因,但还有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

有专家指出,由于气候持续变暖,地处地球南北两极百万年之久的冰山加速融化,地壳原先所受到的压力会发生变化。冰层融化成水后,水流向各处,原来冰川处在的位置所受压力减少,流向别处后使其他地方的压力增加,由此打破了原来的地壳受力平衡,因此地壳开始变动。增加了“板块运动”如板块的挤压、隆起以及板块俯冲等的爆发,引发了地震。

英国地质学家比尔・马奎尔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指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着地震、火山喷发和灾难性海底滑坡发生的概率。这种现象已经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且证据显示,它还会再度发生。”

仅用“天灾”来解释地震的频繁发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虽然目前掌握的能够较准确预测海洋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灾害的科技能力仍然不足,但人们对海洋周边环境及以旅游之名进行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恐怕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人祸”原因。

2004年印度洋海啸受灾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进行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普吉岛为了发展旅游业,把海岸的红树林进行砍伐,开发成度假区。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修复工作尚未在海啸前完成,结果令当地人面临双重打击。反观十年前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国,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种植防风林及恢复海岸生态,使得海岸得到红树林和珊瑚礁的保护,在这次大海啸过后,其人员伤亡程度是受灾国中最轻的。

有人说,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不是自然现象这么简单,而是海洋对日本的警告。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海洋民族,长期的渔猎文化,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枯竭。臭名昭著的海豚湾,每年捕杀海豚成千上万,其手法极其残忍,甚至连幼海豚也不放过。日本商业捕鲸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鲸、食鲸国,每年杀死各类鲸鱼2000余头。过去二十年间,日本以科学研究为名,持续猎杀2.5万头鲸鱼以满足消费。日本在太平洋海域有捕鲸船1000余艘,捕鲸渔民及相关产业工人10万,拥有6个捕鲸基地:北海道函馆市、和歌山县太地町、山口县下关市等。日本商业捕鲸活动是日本渔民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以“科学考察”为借口进行的商业捕鲸活动,是世界各国唯一的商业捕鲸活动(1986年起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禁止商业捕鲸),甚至商业捕杀一些稀有鲸种,受到各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广泛抗议。

日本,一个将捕鲸视为合法的国度,疯狂地掠夺海洋资源,这次的海啸更像是一场大自然的惩罚。

人类的自我救赎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球灾难频发。在强大的自然灾难的面前,人类显得那样的渺小与无助。当地动山摇、当海啸肆虐,我们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正在恶化,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深刻反省人类的行为,检讨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而导致大自然的种种惩罚。要使悲剧不再重演,或者使灾害程度最大限度降低,我们必须关爱地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环保、恢复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生态家园。

过去“先发展、后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是不能再走了。盲目追求GDP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不加限制地大量开采资源、消耗资源、随意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对后代和其他生物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发展模式,违背了生态伦理道德。现代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考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灾难的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也敲响了“低碳环保”的警钟。

我们无力阻挡灾害的来临,但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灾难的破坏程度最大限度降低。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加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上一篇:江海扬帆待何时? 下一篇:慎建“国际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