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31 04:53:42

浅谈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生产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能在实践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我国最基础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业也获得了蓬勃的成长空间。然而,由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疏忽,安全事故始终伴随着建筑业的成长历程,这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生产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期能在实践中有一定借鉴意义。

1当前我国建筑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筑安全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安全生产的形式总体呈现比较平稳的趋势,然而,建筑施工伤亡总数和事故发生几率仍没有明细下降,甚至部分地区还有安全事故愈演愈烈的趋势。首先表现在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其次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自治区,事故伤亡人数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三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还集中发生在专项治理的项目上。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施工坍塌等仍是事故的主要类型。而在这些安全事故中有80%左右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每年有近千起安全事故是可以人为避免的。

2建筑安全生产事故探源

建筑安全事故频发,探究内在原因,主要与领导意识形态上的忽视有关。在建筑行业,各级领导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利益和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上,未能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未能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安全管理缺乏深刻认识,对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导致事故频发的趋势得不到遏制。从表中1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多样,下面做一具体分析。

2.1法规设立和市场监管方面:缺乏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仅有的条款还面临执行力不足的危机

随着工程建设投资体制的转变,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建筑业的生产模式,政府建筑安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体制不健全导致了安全管理不到位。

2.2思想意识方面:对安全工作思想认识不足,措施不力

在施工进度、质量、效益、安全等方面发生冲突时,施工方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注重进度和效益。安全技术措施专用资金不足,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花钱,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这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2.3企业方面:层层转包,勘察、设计不严谨,监察力度不足,都成为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2.3.1转包方面

在安全管理中,建设单位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任务,违规转包给资质不够或能力不足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这种不负责的分包方式,导致最终施工方在安全管理、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已经不足,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3.2勘察、设计方面

勘察、设计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勘察设计单位未能如实、按既定规范进行认真勘察或设计,随意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致使勘察设计成果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存在严重缺陷,从而威胁建筑施工安全。

2.3.3监察方面

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

2.4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是企业各项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落实者,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责任。

一方面,许多施工单位只是虚设了安全管理机构的名头,实际上只是设立一个挂名专职

安全员。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多由现场主管兼顾,从而导致重生产,轻安全,事故频发的结果。

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者大量涌入建筑市场,并且现今中国高度密集型手工操作模式仍然是建筑施工生产的主流,建筑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原来农民的转型,这就造成在施工现场对操作工人的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效果明显减弱。

3减少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管理职能的措施

3.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概述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发挥人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计划、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活动,使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减少到最低程度,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所用的机械设备、各种物料及周围环境,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以保证其有效实现。

3.2完善安全管理职能的措施

3.2.1规范分包市场,组建专业的承包、分包企业,净化建筑市场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4号)要求,实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立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层企业结构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大做强总承包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努力构建合理的企业结构。

3.2.2加强监管,查处非法用工

建立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用工的查处力度,组建专业的建筑施工队伍,建立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建筑劳务人员合法权益;落实合同制作为建筑劳务监管重点,即强化分包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分包,禁止违法用工。

3.2.3明确责任,加强管理,过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的责任真正承担者就是企业本身,要想行之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明确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考核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目标,严格要求员工不能只凭主观感觉估计是否有危险,要从思想上改变散漫、忽视的工作态度,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管理行为时,都必须照章办事,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4结语

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生产力、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正确认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提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或消除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上一篇:永磁开关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