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征管业务系统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2 12:45:21

综合征管业务系统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征管 系统 运维管理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综合征管业务系统是地税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如何维护好这个系统,保证税收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是摆在所有信息化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进一步增值利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现就基层地税系统工作实际,谈谈综合征管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主要问题

随着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目前,以县局为主的运维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好。由征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组成的多头运维管理模式运行情况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各业务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认为数据监控管理工作是征管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对分管的业务数据不能做到实时监控、按时分析。

二是运维体系运行不畅通。基层分局操作人员仅凭实践经验和目前技术水平,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归属于业务类还是技术类,究竟应该向哪个部门上报,往往产生很多疑问,而且多头分管不利于问题的统一收集和整理。

三是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省市局在解答基层提出的问题时,通常是以解决问题为原则,没有及时分析并反馈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相关建议,基层工作人员不明就里,只知道按部就班地操作,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种无谓的重复,不仅影响了正常工作,也浪费了运维工作人员大量宝贵时间。

四是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整体应用水平和运行质量。为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虽然明确了基层技术人员只有前台数据修改维护权限,但核心的维护工作均由省局信息中心完成,从根本上限制了基层技术人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利于基层运维工作的开展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二、建议及基本策略

随着省局数据集中模式的顺利实施到位,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税收征管数据的省局集中带来了系统管理集中、纳税服务集中、管理和技术人员集中等一系列变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县市局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省市局为主,建立合理、高效地运维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办法。为了加强数据日常管理与维护,切实提高数据应用质量,提升数据分析运用水平,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税源监控能力,应制定〈〈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数据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数据的采集、应用、、监控、维护等,为抓好数据管理工作理清思路、打下基础。

(二)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职责。一是县局业务部门及稽查局负责监控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质量,负责审核、处理、答复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数据修改请求,负责提出本部门数据采集的业务需求,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可以对外公布数据的审核报批工作,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二是县局技术部门负责数据管理软件安装维护,负责本单位数据、操作问题的接收处理,协助业务部门做好数据质量分析,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的操作指导以及操作问题的解答,负责本级税务机关的打印机设置、打印机序号初始化、打印参数初始化等。三是县办税服务厅负责数据的录入,负责本部门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等。四是各基层分局负责数据的采集与录入,负责监控本单位的数据质量,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及问题数据的上报与清理,负责本单位所管业务数据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本单位岗位人员的操作辅导等。

(三)建立地税系统内部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数据分析利用制度。信息管理部门要建设实用的数据分析利用信息系统,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计财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要以税收(基金)税源预测分析和税收(基金)税源变动分析为重点,及时分析掌握影响税收(基金)收入的主要经济参数和企业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努力提高税源监控和税收风险防范能力;要充分利用综合征管系统强大的统计报表模块,细化税收会计核算,统一报表录入口径,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力争取消手工报表,切实减轻基层计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征管部门要建立信息采集规范标准,严把数据采集关口,保证各项数据及时、完整、准确;要积极推进地税机关内部之间、国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比对等工作;要利用集中的征管数据,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分析、税收预测预警、税收征管状况分析等工作,强化对户籍的管理和对税源的监控;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提高信息管税能力。纳税服务部门要利用地税网站群和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查询、办税咨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大力推行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纳税方式,加快推行以财税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缴税方式,积极推行税务网站、服务热线和短信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税政部门要利用综合征管系统数据开展分税种征管状况的监控分析,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结合行业经营和核算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建立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和指标参数体系,深入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工作。发票管理部门要实现地税普通发票信息化管理发票,扩大机开发票的使用范围,探索试行网络发票和税控收款机管理发票的新措施,为采集发票信息提供业务支持。法规部门要与征管部门和纳税服务部门相配合,提出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的业务需求,探索应用税收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对地税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执法监察。

(四)要确保数据维护渠道的畅通。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操作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各分局应在系统管理岗配备一名熟悉业务的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各分局产生的问题数据首先由该同志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不能处理的要按业务类别通过运维系统上传县局对应科室。县局各业务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解答本部门的问题,如本部门不能解决的,要提交县运维小组集中讨论后再传市局。县局征管股设置数据维护岗,该岗位人员主要负责协调业务组和技术组之间的工作,确保运维工作的连续和畅通。

(五)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监控体系。对征管业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监控要采取分部门、分层级各负其责的原则进行。一是县局各业务科室要按照〈〈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管理实施办法〉〉后附的〈〈数据质量监控项目〉〉拟出本部门负责任的项目,设计出监控统计表,交信息中心挂入县局监控系统,以达到对征管业务系统软件数据的实时监控。二是县局科室对反映出的问题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并督促分局进行改正,按季进行数据分析通报,落实问题数据责任追究。三是为了保证数据监控的有效落实,各分局就拟定重点监控项目,如:申报、入库、清欠、设立登记、非正常户认定、注销等,并指定人员每月在征期前、征期后定时查询,以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

(六)要建立运行与维护知识库。县局运维小组要针对基层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定期对运维系统中上报的的各类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将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类汇总后予以,及时反馈给一线工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操作水平。

(七)要加强业务培训。市局应针对省局数据集中模式下的各级机关的运维工作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对县局业务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各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上一篇:浅谈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