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31 03:35:28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开放题活动、数学建模活动等创新教学策略,同时具体指出了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建立民主教学平台等可实践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拓宽思路,为创新思维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着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首先,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次,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另外,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3 培养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方法

以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避免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应把教材上的公式、定理等知识点融入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上给出了一个例题:求证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直截面的周长与侧棱长的乘积,这道例题并不难解答。问题是: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侧面积?鉴于学生已经学过了直棱柱侧面积的计算,还可以提出类似问题:能否用求直棱柱侧面积的方法(侧面展开)研究斜棱柱的侧面积?有的学生马上想到也利用割补的方法,所得展开图形的一边长恰好是原图形复原成棱柱后的直截面的周长,另一边等于原棱柱的侧棱长,矩形面积等于斜棱柱侧面积,即侧棱长与直截面周长的积。在领悟的同时,这样的探索性质的方法也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构筑民主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上要营造平等、融洽、宽松、合作的民主平台,以达到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学生头脑中没有框框,思维活跃,当他成功地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会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只有敢想,才能有想法,只有想法多了,才能有好想法、新想法,创新才成为可能。

4 培养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活动.

开放题教学活动数学开放题泛指答案不唯一,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探索的数学问题。相对于具有唯一正确解答、正确解法的传统题目,开放题的发散性直接决定了学生不能按照既定的常规模式机械地从事解题活动。相反,学生必须主动地通过探索、思考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与评价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经常开展开放题教学活动,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解教材上的例、习题时,不少的学生喜欢多方位去考虑问题,这实际上是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策略性知识。数学建模活动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是指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化,从数学角度来模拟仿真实际问题,得出的接近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在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摆脱单纯的“学数学”同时学会“做数学,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形成自信、坚韧、有责任感的意志品格,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创新教学的意义与重要性创新既是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又可以被转化为事物发展的结果。创新本身强调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技巧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体现的核心精神是对事物的更新和改造。实际上,创新是一种能力,而正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体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创新教育并不是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技巧的教育,实际上,创新教育可以开展在任何科目,针对任何年龄段的学生。创新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养成一种探索、革新的习惯。

上一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