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中如何“做好”教师

时间:2022-07-31 02:50:18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中如何“做好”教师

一、转变观念

教师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角色观念的转变,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而非知识的权威者、灌输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第二,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并通过师生关系的转变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探究环境。在课堂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寻找方法,让学生概括结语,让学生推导公式,让学生探索思路,让学生验证结论”。这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真正目的。

二、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提高,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第二,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有政治敏锐感,能够将当前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及时运用到课堂中来。第三,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艺术与技术,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总结驾驭课堂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驾驭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三、做好课堂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之余,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实践的自我反思,实现自我与内心的交流,从而完成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观察、评价、反思和提升。对课堂实践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学者型教师。

四、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在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要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发挥到极致。第二,课堂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要受到知识、阅历以及思维广度和深度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全面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性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的重要保障。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把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简论和悦课堂的开展 下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