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的研究

时间:2022-07-31 02:50:07

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的研究

摘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由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应用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自制教具 自制玩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为主的制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自主合作等过程,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

一、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的意义

1.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课题开展初,我们发现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课堂或一些资料。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失去动力,在学习中得不到任何乐趣,感觉枯燥无味。自制教(玩)具就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实验室废弃的导气管、铁架台等材料,然后根据教材内容,主动去探索研究,根据实验原理成功制作教(玩)具。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考虑原材料如何获得、利用哪些原理、如何解决教(玩)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知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

2.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共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总结规律、获得新知。

3.在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中,学生由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向实践应用转变。由于升学压力等原因,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很多学生不得不放弃很多活动,一味地钻研理论,长期下去,学生的其他能力就会下降。自制教(玩)具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使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二、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的实施策略

1.结合学生兴趣,由制作简单玩具模型入手。指导学生制作简单模型是第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中找到成就感。对中学生来说,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校、家庭及周围的生活圈中去寻找制作题材。最初教师可提出制作要求,解释制作原理。学生制作的模型一定是五花八门,但一定会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教师要对积极参与者进行表扬,对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要鼓励表彰。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制作的模型工艺更加完美,体现的物理原理更加复杂,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制作的热情。

2.挖掘潜在的实验,制作实用的教(玩)具。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会说:“要是有……东西就好了。”这个想要的东西就可作为制作对象。结合教材中“说一说”“思考讨论”“做一做”以及练习题等信息,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制作验证型教(玩)具。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针对教学中的实验进行改进替代。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可以改进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分析实验目的、器材、原理,对实验器材加以改进,并不断完善,无论改后的自制器材如何,这种加入学生自己思维创新元素在里面的的实验方案及器材,必然引起学生更大的创造热情。

4.团结合作,组建创意小组,组织构思设计大赛。学生根据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经验,设计出选题对象的形态、结构、方法与实施方案。构思时尽可能想出多套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选出最佳方案。方案以取材简单、巧妙易行、缺点最少为好。这些设计哪怕难以实施,都应予以鼓励,并保留记录各种设计方案,以便以后查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渗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介绍模仿法、想象法、组合法、移植法,使学生制作有更加充足的理论支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制作了风车、潜望镜、洗衣机甩桶等教(玩)具,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活动,提高了学生制作创新激情。

三、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能达到的效果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设计,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转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生由以前单独的冥思苦想逐步向合作交流转变,课堂上讨论的气氛也逐渐浓烈起来,这种合作学习在自制教(玩)具的时候充分体现出来。

3.学生的理念发生很大转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思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学生由观察演示实验变为利用自制教(玩)具动手实验。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引导学生自制教玩具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坚持开展此项活动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教育同仁不吝赐教,以便使我们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校本开发和利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040279。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单亲孩子的心理成因及教育策略 下一篇:观察、模仿、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