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语文学习初探

时间:2022-07-31 01:38:16

开放式语文学习初探

语文开放式的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它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重点提出的。开放式的语文学习,力图转变传统教学中封闭的观念,改变学生学习远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窘迫境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缩短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时间,加快人才成长的步伐,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是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开放式语文学习遵循兴趣性、创造性、活动性、综合性等原则,其方式如下:

一、共同学习

传统的学习活动以老师为中心,即使是学生的学习也多是独立地学习,这是封闭的表现。共同学习是个体在学习上的开放,保持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由主体的单数变为复数。在教学活动中,既自主又合作,既主动又互动,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为:

1.读书汇报式。语文课,要遵循“以读为本”的原则,课堂上要适时激发读书兴趣,组织读书活动,指导读书方法,检测读书效果,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品尝读书喜悦。教师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一是搜集有关的知识。可向别人请教,可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甚至可到互联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二是充分预习课文,看能否讲述本课中的故事。课堂上,交流讨论,丰富学生的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讲述课文故事汇报自学课文情况,形象地展现人物特征。这样的汇报课,省去了老师多少繁琐的分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2.小组讨论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指导学习方法,确保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指导学生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眼、动口、动手,用耳、用脑,进行学习、感悟、交际、运用。其基本程序为:导向目标——指导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通过师生合作,在交流讨论的交际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习。

二、学科渗透

教师劳动形式的个体性质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职业取向,只了解和教授本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就会形成学生学习上的学科封闭。如何从德育角度,在开放的教育观念下进行学科渗透?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质教育和科学思考方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小实验不妨让学生做一做,童话故事不妨让学生演一演,诗歌不妨让学生唱一唱,课文的有些文字还可以让学生用图画画一画,这样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有利于激活思维,诱导想像,培养爱美情趣。

总之,开放式的语文学习,能即时、即地、快速、便捷、广博地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使我们的语文学习更贴近社会生活,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强了时代气息,可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本知识与语文实践相融合,汲取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精华。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郊菅庄小学)

上一篇:关于“秩序”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更新教学观念 提倡自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