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民民主意识探究论文

时间:2022-07-31 01:11:57

新农村建设下农民民主意识探究论文

[摘要]广大农民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民主意识总体淡薄,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经济欠发达、村民自治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是制约农民民主意识的主要因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发展农村生产力、扩大民主和法律知识的宣传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

[关键词]农民;民主意识;现状;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李景军,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秦位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华,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湖南张家界427000

[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28-03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真实实现“管理民主”,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

一、当前农民民主意识的现状

民主意识主要是指为维护民利、保护合法利益而提出的自己当家作主、管理国家、集体和公共事务的思想观念。民主意识是民主的主观条件,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主发展的实际水平,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位于湖南西北部的张家界市是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山区。在我们深入这一地区王家坪、沅古坪、芙蓉桥、刘家坪等乡镇农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民对民主内涵的认识较模糊,对民利的理解很狭窄。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首先是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而通常说到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社会的权力,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志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它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公民不是国家机器的支配对象,而是它的主人。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当问到“什么是民主”时,大多数村民都不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的农民说“民主主要是村干部的选举”,这种回答是把一种具体的民主形式当作民主的本意。也有人说“民主就是自己拥有的一些福利,如农业税的减免、自来水工程的建设等等”,这实际上把民主或权益与利益等同起来。还有的农民说“民主就是乡干部少管事,村干部多作主”,这种回答说明部分农民没有认识到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此外,当问及“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农民有哪些民利”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都说“参加村干部选举”,除此之外很少有人提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其他方面,这说明农民对自身民利的理解是很狭窄的。

(二)农民的民主选举意识较强。但动机与目的相差很大。民主选举意识是最基本的民主意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大多数农民都会参加投票选举村干部。比如我们在问“你知道如何行使民利时”,不少农民回答“行使民利就是要参加选举活动”,这说明农民有很强的民主选举意识,但是,当问及“为什么参与选举(即动机与目的)”时,答案却不一致。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为选出好干部,为村民更好服务并能带领大家发展经济,持这种观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5%;二是因配合乡政府工作需要,或迫于乡镇干部压力而参与,持这种观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0%:三是觉得新鲜、凑热闹的,持这种观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四是为行使自己的民利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总之,农民参与选举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因人而异,差别较大。

(三)农民的民主决策意识淡薄,主动参与民主决策的人极少。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核心。根据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农民对民主决策还没有形成基本观念。如他们对“什么是民主决策”、“如何进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究竟有什么意义”等等都缺乏认识。当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向他们解释了民主决策的内涵之后,他们表示,民主决策当然好,但对于能否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长期地实施民主决策表示怀疑。因此,大多数人都表现出对村务决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人回答:“村上的事都由村委决定,我们有意见没法说,也不想说,反正说了也不管用。”如果一些农民反映的情况得不到落实,农民就会认为民主参与村务决策没有实际作用和意义,这也导致农民主动参与民主决策的人极少。

(四)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民主监督意识显弱。民主管理意识是与民主决策意识紧密相联的一种重要的政治意识。据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农民对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当问到“什么是民主管理”时,有的农民这样回答:“我只知道民主选举村委会,其他的事我不知道。”甚至很多农民回答说:“我们只参与选举,至于选举完以后,要做什么事,那是村委会的事,是村干部的事。”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当官的事,与老百姓无关。说到民主监督意识,从调查来看,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则更显弱,比如,许多农民就很少去关注村务公开栏。有的农民认为民主监督会得罪当官的,所以不愿意去做,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民主监督的真正意义,也没有认识到民主监督是自己的一种神圣权利。

二、制约农民民主意识的主要原因

通过广泛调查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制约农民民主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整体不高,直接影响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农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基础,也是农民形成民主意识的必要条件。在当前之所以农民民主意识淡薄,是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分不开的。在我们所调查的农民对象中,据统计没有读书的占20%;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30%;达到初中文化的占45%;高中或高中以上的只占5%。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还是普遍偏低的,这种文化状况的农民就很难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来参与民主选举、村民自治,他们获得和掌握必要的民主政治知识和民主参与技能的能力就差,他们就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民利,因此,农民无法形成较强的民主意识。(二)农村经济欠发达,制约农民民主意识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民主意识,它也必然受制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说,在影响农民民主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在旧中国,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农民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上,少地或无地的农民没有力量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获得民主和自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集体化,特别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由、平等观念逐渐冲击着农民传统的封建思想,农民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开始慢慢地产生了对民主的渴求。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多地方仍然受到封闭的小农经济限制,农民的民主意识还非常原始,仍处于萌芽状态。

(三)村民自治的自治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导致农民民主意识不强。一个村是否能治好,一个村的村委会是否能保持其生机和活力,不仅取决于村民的配合程度,更主要的是看其机构是否健全以及这些机构是否发挥了作用。从我们所调查的几个乡镇的部分村来看,村上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以及财务公开等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村民自治机构成了虚有其名的组织,一些乡镇党委政府也不够重视,没有引导好村民自治机构发挥作用,这导致村民自治的功能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长期下来,这就导致农民产生对民主政治不感兴趣的心理,农民无法形成强烈的民主意识。

(四)封建思想文化的存在也影响农民民主意识的发展。我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度,在当前,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仍大量存在,从日常生活到集体事务的管理以至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特别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由于从小受到封建文化影响,再加上其文化水平所限,与外界交流少,就更容易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左右和侵蚀,致使他们长期处于愚昧状态,民主观念相当淡薄。另外,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宗族观念和宗法文化的存在使农民无法摆脱作为权势力量的从属者地位的自我心理定位,缺乏行使民利的主动性,农民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种好田,养好家,对民主抱无所谓的态度。总之,封建主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民主意识的发展。

三、提高农民民主意识的基本途径

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是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我们认为,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培育农民民主意识的经济基础。经济历来就是民主政治机制启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可见,农民只有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会去追求政治上的民主。因此,要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就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因地制宜,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村产业的综合开发,特别是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继续抓好政府扶贫工作,加快农村交通、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最后要切实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穷困农民的最低生活需要,特别是切实保障孤、寡、老、弱、病、残者的基本生活,给农村弱势群体带来经济实惠。

(二)加大对农民民主、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农民的民主法治观念。农民民主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正确的民主法治观念的基础上,要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我们应充分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农民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民主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灌输,特别是要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文艺宣传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民主理论、法律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让农民能够轻松地、自然地接受民主知识和法律知识的熏陶和教化,长此以往,必定有助于农民健康政治心理与民主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同时,民主知识的宣传内容及普法内容,应尽可能地同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经常涉及到的矛盾、纠纷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宣传教育。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奠定提升农民民主意识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农民实现政治参与的基础,也是农民形成民主意识的必要条件。正如列宁所说:“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就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首先,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其次,要解决好农村教育经费分担问题,切实保障农村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最后,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引导农民参加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完善村民自治机构,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制度,优化农民政治和民主素质。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是培育农民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具体来看,首先,民主选举村干部,有助于培育农民的民主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务的制度,有助于培育农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再次,民主管理村日常事务制度,有助于培育农民的民主运作意识;最后,民主监督村干部行为的制度,有助于培育农民的民主监督意识。因此,我们要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就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构,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制度。具体来讲,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村民代表的制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村民或村民代表议案提出与受理的制度;三是要开好村民代表会议;四是要建立村民代表联系村民制度;五是要普遍建立村务公开制度。

上一篇:质监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事迹材料 下一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