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时间:2022-07-31 12:56:21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摘要:本文以外语专业院校高年级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基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创建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专业英语;高级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027-02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简介:于芳(198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高级英语课程及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大学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通过欣赏、阅读和分析包括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文化、教育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文章和材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名家名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1]。这一教学目标指出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由传统的以讲解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为主的基础性教学转向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主的深层次教学。

然而当前的高级英语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灌输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体。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等待被“填鸭”,缺乏主动性,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懈怠和主动性的缺乏导致他们无法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中所选用的文章和材料大多是名家名篇的原文或节选,句式结构复杂,用词晦涩,学生理解起来吃力,因此很多教师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分析词汇、句子、段落及篇章,继续沿用基础英语教学的方法,而没有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上的把握、理解和欣赏,导致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②忽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忙于讲解文章的重难点,将知识权威化、标准化,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发展。③学生对高年级阶段英语课程与基础英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没有很好地区分,单纯地认为只要依旧采取原来的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习策略就能应付,忽视了新的教学材料难度大、任务多、要求高的事实,单凭查阅生词和语法结构根本不能全面理解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调研能力、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一时间迷茫不知所措,因此面对难度陡然而生的文章愈发提不起兴趣,自信心受挫。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探索盛行。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意识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只有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相对应,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独立地进行分析、探索、创造、构建知识体系,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进行能动的学习。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习者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者能够根据课程计划制订目标和规划,明确任务和方向。②学习者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运用学习策略进行高效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主动地采取如独立调研、团体合作、小组讨论等方法完成任务。③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测[2]。学生能够时时监督管理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时间,并根据需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应对,对学习的成果做出合理评价。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学生英语各项技能上的提高。

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源于认知结构理论和其重要分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一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价值、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代表人物创建的构建主义对认知结构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完善。这一理论提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策略,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构建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这种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3]。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办法

1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内在动力,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权威角色,而构建理论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 因为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了组织、促进和监督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获取多样性的材料,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恰当的指引下,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自觉承担学习的责任,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和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共同参与课堂建设。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如果学习者动机强烈,有自信心或焦虑感较少,就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学习效果会更好;反之,则会影响习得的产生[4]。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换学习理念,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动力。然而学习理念的转换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对于教师有习惯性依赖的学生,应该努力传授其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好处,并帮助其树立近期和远期目标,对于其取得的小小成绩不时给予鼓励和赞美,树立其学习的自信。教师要时刻告诫学生大学教育并非“一劳永逸”,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保持竞争优势而不被社会淘汰。

2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 (JHFlavell)于1970年首次提出,其实质是学习者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与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策略作为元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期伊始和每个具体课文开始之前清晰准确、全面把握学习任务,明确任务的性质、特点、可能使用的策略、具体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程度。有计划性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树立明确的目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展开准备活动。②监控策略。元认知监控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不同的学习材料和任务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种策略行不通,学生则要意识到采取另一种策略的必要性。这便是领会监控。③调节策略。它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者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让学习者清醒地意识到要学什么,怎么学,现在学到什么程度,并能够根据当前的学习状态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对于学习高级英语课程的英语专业学生,如果掌握了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的能力无疑会得到提高,在处理复杂难懂的高级英语教材时便会事半功倍。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互动教学模式

高级英语课程中涉及的文章难度大,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语义修辞、篇章布局等方面均需要师生共同做好预习才能加深理解。因此,这门课程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合作调研、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由杨立民先生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一单元“Where Do We Go from Here?”的文化背景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就20世纪美国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做调查,要求学生以教师规定的提纲和线索在课堂的前20分钟做演讲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文章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第八单元“The Merely Very Good”是一篇个人观点极为浓烈的文章,作者运用极其娴熟的写作手法把四个伟大人物串联在一起,进行分门别类,最终达成观点:伟大的诗歌和伟大的物理学成就是无法模仿的;并告诫人们,做事情要目标明确,精力集中。在处理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辩论的方式,就作者的观点进行辩驳,鼓励学生集思广益,打破原有观点的束缚,进行开放性思考。文学因为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变成了一个包容广阔、深邃幽邈的世界。对于一个观点,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拘泥于作者的一家之言,这不仅会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级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于高级英语的学习十分必要。这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教师和学生双方必须共同合作、共同努力,理论和实践并行,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教有所获,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陆国飞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改进策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10).

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8.

上一篇:职业院校新常态下教研研究 下一篇:盲人女教师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