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土家族“撒尔嗬”的心理文化探微

时间:2022-07-31 09:40:48

湖北恩施土家族“撒尔嗬”的心理文化探微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祀即祭祀,语出《周礼》,“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祭祀、祭拜是后人对先人表达追思感恩与忠诚的最直接的方式,土家族的祭祀仪式以其祭祀舞蹈最具特色。

一、土家族“撒尔嗬”的概述

(一)“撒尔嗬”的源流

土家族自古以舞祭祀,总其源流,归为土家族地区旧时巫风盛行。有史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东汉王逸《楚词章句・九歌序》曾对屈原《九歌》进行过这样的解释:‘《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好祠。每祠必作歌乐,鼓乐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典。’”土家族最具特色的祭祀舞蹈“撒尔嗬”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世代相传,以淳朴的舞姿,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和生活图景,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人民一部壮丽的舞蹈史诗。

(二)土家族“撒尔嗬”的内容与形式

“撒尔嗬”的歌词种类繁多,有追述死者生平和业绩的颂歌,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传统唱词,更有表达爱恋的情歌。最典型的:一是颂扬先民。二是纪念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三是风流情歌,如“昨日遇姐同过冲,要和姐儿借三种。四是相互打哑谜的对唱,这种歌词多为当场即兴而作,不过每一句都要带上“我有一个哑谜子打上来哎―――跳个撒尔嗬―――”,每唱完一首,最后大家高声合唱一句“跳撒尔嗬喂”,或“解忧愁噢”。

(三)土家族“撒尔嗬”的文化意蕴

第一,“撒尔嗬”具有民族和祖先图腾的双重性质。图腾民族认为,死亡是人返回自己的图腾,所以,人的葬礼也贯穿着图腾意识。图腾观念支配了图腾成员的生活习俗,规定了他对外部世界的种种行为,组成了他生命的节奏。《华阳国志-巴志》中的祭祀之诗曰:“惟月孟春,獭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黍既洁,彼牺惟泽。蒸命良辰,祖考来格”。据传,廪君是巴人的祖先,死后化为白虎。从撒尔嗬的表现形式来看,都带有民族和祖先图腾的双重性质。在丧堂表演时,舞姿总是保持一种弯腰、弓背、曲腿的动作,臂部向下颤动,脚为八字步,双手在胸前左右晃动,尤其是老人跳丧,几乎是蹲着跳等等,都可以在老虎的动作中找到原型。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财富,“其功能则更明显地表现在延续维持宗族氏族的存在与整合,同时也借祭祖仪式,以促进宗族亲属群体的和谐,借祖宗崇拜仪式,不但使家系绵延不断,而且使亲属关系和谐均衡,这就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最最重要的价值重心所寄。”

第二,“撒尔嗬”是土家族狂欢精神的具体体现 。狂欢精神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突破一般社会规范的非理性精神,表现为的、粗放的,显示人的自然本性的行为方式。土家族以跳丧、歌丧哀悼死者,慰藉生者,用审美的态度去看待死亡,这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在土家族社区其葬礼,俗称“百年归寿”,又称“白喜”,有“红白喜事”之说。既要“当大事”,又得把作喜事做,是“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因此打丧鼓虽哀而不悲,往往以欢快之歌舞表现,这就是土家族“丧歌”的思想基础。

第三,“撒尔嗬”颂亡祈生,体现了土家族人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丧事喜办反映了清江流域土家人古老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在他们看来,灵魂不灭,生命永恒,生死交替乃自然转换。死即是生,是旧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的开始。“撒尔嗬”是礼赞生命、祈福新生的一种仪式,其歌词中有“亡人死了好有福,睡了一副好板木”,认为老人高寿而死,是一种福气,应该高高兴兴地为老人送别庆寿。

第四,“撒尔嗬”渲染行孝报恩,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土家谚语曰:“父母亡,鼓报丧,众必跳,歌必狂”。他们办丧事讲究热闹,哪家丧事办得越热闹,说明这家的后人孝道尽的越好。长辈的去世是生活中的大事,丧葬是报答他们的最后环节,为了办好丧事,让他们一路走好,顺利转世,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土家人以热闹非凡的“撒尔嗬”来尽力渲染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后人的报恩心理,这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一致的。

二、“撒尔嗬”的心理学意义解读

(一)“撒尔嗬”中的行为分析

1.“撒尔嗬”中的生活事件的攻击行为图谱

土家人有敬牛的习俗,在土家山寨,对耕牛不仅看重,而且敬奉如神。土家农户在春季土黄戊日,禁止牛出耕;十冬腊月给牛喂稀饭、豆子、包谷等;在牛栏上贴挂“佛”,或“六畜兴旺”、“四季平安”等字样,认为这样可以包邮牛的安康,又如“将收获的谷子煮成新米饭,用新黄豆推上豆腐,炒几盘菜,摆在堂屋桌子上,点香烧纸,敬奉祖先,请尝新,然后擦在房前坝里,以示苍天有灵,风调雨顺,祭祀完毕,先舀点饭菜喂辛苦出力的牛,由于牛最辛苦,出力最多,所以最先吃”。可见,在土家人的生活中,牛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在休息时也会去观察牛的一些状态,上图所示的就是“撒尔嗬”中表现的“牛擦痒”,动作一般有两人完成,舞蹈着屈膝弯腰,两人双叉,一手上扬,互相擦背,表现牛擦痒的过程,动作形象逼真,这在攻击行为中,是动物本能的进行自主管理的很好体现。

2. “撒尔嗬”中的农耕生活的攻击行为图谱

土家族从事农业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子国的领域里就有“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土家人居住地山高谷深,但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很适合“植五谷”。

土家族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群体,农耕文化在其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关农耕的生产状况、产品分配以及农耕民俗的传承,在土家族中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生活在大山里的土家族,以种水稻、杂粮为主,土家族民间舞蹈顺理成章的打上了农耕文化舞蹈特征的烙印。

3. “撒尔嗬”中的狩猎文化的攻击行为图谱

“撒尔嗬”中的“凤凰展翅”,人们屈膝弯腰,张开手臂,模仿凤凰展翅的动作,双脚时不时的跳跃并煽动“翅膀”,此动作是模仿凤凰在领地示威,向其他同类示意自己的领地范围,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后代,场面壮观热闹。在攻击行为当中,J・马丁拉米雷斯在对攻击的功能区分中提到:“对于动物来说,在采取主动确立自己的身份,参与合作或者竞争性活动时,作为一种自我肯定的行为,一定程度的攻击性事实上是必要的。因此,如果得到正确疏导,攻击性似乎是动物界的固有本能,目的是确保个体和整个物种的生存。”而“凤凰展翅”的动作很明显的表现出了这一点。

上一篇:论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巴金小说《玫瑰花的香》及其版本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