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中感受刘训美教授的声乐教学思维

时间:2022-07-31 03:53:54

音乐会中感受刘训美教授的声乐教学思维

摘要:音乐会观摩是刘训关教授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聆听音乐会,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题材广泛的音乐作品,同时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体会其独特的声乐教学思维,正确认识并掌握声乐教学的概念性问题。笔者通过多次聆听刘训关教授的音乐会,就其声乐思维展开简单论述。

关键词:刘训关;音乐会;声乐思维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94-3

刘训美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声乐演唱艺术家,声乐教育家,她深深热爱声乐教育事业,并专注于声乐教学。她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公开课、音乐会、及大师班讲学等。每一次的观摩都能给观众带来很大的启迪与思考,让观众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认知观,对于真正了解“美声”艺术具有极大的导向性作用。笔者通过聆听音乐会发现每一场音乐会都包含着一种音乐思维,借此机会给广大声乐爱好者一些启迪。

一、声乐不等同于吼歌,正确看待声乐的音量化问题

刘训美教授的每一场音乐会都包含着不同的音乐思想与主题,可以说是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常常给人很深的反思与讨论的空间。最近笔者观看的一场《摇篮曲》音乐会则是对于“声乐音量化问题的最直接与深刻的体验”。最近的一场《摇篮曲》音乐会所选曲目都名为《摇篮曲》。所不同的是,这些摇篮曲来自于世界各地,其中包括著名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旋律优美给人内心温暖幸福感的舒伯特《摇篮曲》,也有来自于遥远的美国的却能敲击人心灵的黑人妈妈《摇篮曲》。其中的略带伤感与轻柔的曲调则如雨后空气般清澈见底又留人一丝丝遐想的意蕴。有来自日本的采用传统日本音阶调式雅乐燕乐写成的仿佛就在你身边的给你贴心感的《川户摇篮曲》,其中母亲怀抱孩子安睡的情景让人为之动容;更有来自于中国的采用民族传统调式写成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与区域性标志的《东北摇篮曲》。可谓内容丰富,主题鲜明,观众仿佛听到的远不止是声乐艺术的技术性欣赏,更多的则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饕餮大餐。听众们在两个小时内的旅行便将世界文化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何其享受与陶醉。众所周知,《摇篮曲》可谓是最难的一种形式的演唱,因为摇篮曲需要对声音有强有力的控制与收放。音量不可过大,音符的演唱始终需要贯穿“高音轻唱”这一原理。所有的气息状态,声音位置都不能变,而情感的大量投入却还要得到展现。这些展现不可依靠大音量而需要靠自身的状态去呼唤别人,去感染别人。因此,《摇篮曲》的演唱是需要相当大的内力与气息状态。正因如此,摇篮曲的演绎就给台上演员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性。台上演员一方面要有内心丰富跌宕的情感,想象着母亲怀抱孩子入睡,想象着深夜四周一片寂静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则想着要用轻声同样达到歌唱要求,强有力的气息控制,高声区点的位置状态依旧不变。所以《摇篮曲》的演唱是很费精力的。因此,广大声乐学习者可以通过演唱《摇篮曲》来提高自身的气息状态,改变以往不正确的气息发声法。其实不管是哪一场音乐会,哪一次课,刘教授都这样强调“声乐不可以吼歌”,声乐艺术不是绝对的追求音量大,开的号大,更不是民间的唱的响不响这样的概念。我们所追求的声乐艺术是讲究用科学的发声状态唱出来的音,正确的观念不可盲目追求音量的大小。是什么样的嗓子就出什么样的音,不可盲目吼叫,这样只会加剧声带的疲劳。过于音量大的吼叫在短时间看似很出彩,但是就长远与综合发展来看该做法是不科学的应当立即摒弃的。

二、声乐艺术是综合艺术。需要舞美服装的全方位支撑

刘训美教授的每一场教学音乐会大家都不舍错过,因为实在是太美了。美在歌声里,美在舞台的布置,美在服装里,美在每个演员的心里,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该音乐思维深深体现在《巴洛克时期歌唱艺术音乐会》中。《巴洛克时期作品音乐会》,舞台的布置精美细致,道具安排的选择恰当得体,服装的设计新颖别致,每个演员都有其独特的服装展示。作为正常晚会的主持人以及整场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著名花腔女次高音歌唱家、南艺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刘训美女士用新颖的登场开始了当晚的歌剧选段演出,她身着礼服,头戴巴洛克时代的阉伶歌唱家的神秘面具头饰,向我们诉说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纪,有着怎样的艺术形式。人工“搭建”的红色帷幕、巴洛克风格的背景道具、雕花镂空的家具,一切一切都向观众释放着那个深远艺术年代的暗香,这里就是巴洛克时代!舞台就在巴洛克时代!当晚的演出有《塞尔斯王》《赛米丽》《朱里奥・凯撒》等歌剧的著名选段。演员们根据这一选段进行了各类服装的设计。为音乐会增色不少。

例如演绎国王与公主的剧目时,公主身穿可爱优雅的服装,头戴粉色花环,手持银色花棒,一旁的侍卫则身着锦衣御袍,头戴绿色花环,既有威武严厉之状又有亲和温暖之感,衣服的搭配可谓色彩斑斓,绚丽夺目。又例如演唱赛尔斯王选段时,演员的服装所选的是体现国王庄重神气的深色系服装,头上的头饰却是银饰体现柔情似水的一面,堪称经典之作。放眼到舞台,从最简单的戏与戏、场与场之间的帷幕的布置,到为了营造戏剧风格与故事情节所用的石像石膏,到为体现季节所用的葡萄藤,紫藤,再到最简单的舞台的亮片与彩丝带。大到环节,小到细节,可以说舞台上的每一步都着实让观众体会到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一种舞台的享受与美的体验。还有演员们穿着可爱的熊装走上来的时候着实逗乐了观众。放眼到近期的《摇篮曲音乐会》演员的服装可谓更加别致新颖。全场音乐会的服装都是演员们亲手选的,每一块布料都很漂亮,甚至连襁褓也是精心裁剪的,特别是日本摇篮曲,演员身着一身蓝布制睡衣,脚穿木屐,头顶日本传统发钗,镶上金边的彩带,手抱婴儿环抱入睡,演员则进行着乐曲的低吟浅唱,把观众送入了梦乡,走进了故事。舞美、服装美的确是声乐舞台进行的一项重要考验。声乐的成功演唱与好的舞美服装是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的。好的舞台布置背景服装可以为声乐的发声带来强有力的保证,有利于位置的统一与气息的支持,发出高效有质量的音,而声音的完美则为舞台服饰的综合一体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因此,服装的统一,舞美的交融,声音的到位是一场演出的三个必要因素,每一个因素都不可或缺。可以说艺术是综合艺术,艺术美是全方位为一体的美。

三、声乐的进步得益于多次的舞台锻炼

声乐学习的进步得益于课堂,更得益于舞台。舞台上的演唱与平时课堂中的演唱学习是综合一体的。每次音乐会刘教授要求演员都要上场,所有的曲目都要背唱。这对演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多次的锻炼与挑战才得以让这些演员在舞台上能够大放光芒,光鲜夺目。能够面对舞台伸展自如,得心应手。例如其学生韩音培与冯忆,她们二位学生从大一开始便多次参加各种音乐会,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从小型的伴奏的音乐会以半场形式进行,到独立音乐会演唱简单的艺术歌曲,还有公开课教学等形式的音乐课堂表演,最后是大型的声乐音乐会,例如《巴洛克时期音乐会》《古诗词音乐会》。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与私底下的练习时有本质的区别,这类区别包括舞台背景、灯光、观众紧张度等等综合一体的因素。在课堂上的练习缺乏这种紧张情况下演员的临场发挥的情景,课堂上同时也缺少对舞台整体布局的一个综合性认识。而舞台的锻炼则着实为这些方面的欠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今后的演艺道路扫清障碍,提供便捷,为今后打造成一个成熟的演员提供多方面有力的保障。刘训美教授的成功之处在于形成一个课堂――练习――舞台多维一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一般简单的声乐教学,正是由于要为后期的舞台表演作准备,从而学生对歌曲的要求便更高,要求更加精确,同时还需要伴奏的引入。或许一堂简单的声乐课只要求歌曲的完成,而对于即将上舞台的演员来说,则不仅包括歌唱,还包括表演,舞台表现力等等。这些标准的符合需要好多成千上万遍的磨合练习,方可上台。需要与伴奏一遍又遍的磨合,速度,力度,强弱对比,这些因素必须要能够通过练习固定下来,才能保证在舞台上的零差错表演。因此舞台的锻炼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声乐的进步是缓慢点滴积累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

刘训美教授反对声乐教学中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提倡声乐的教学过程是要顺其自然,依靠点滴积累下来的,不可以过多地盲目地追求其效果。更不可盲目地追求音量,为应试考试而考试。很多声乐学习者在没有搞清楚“声乐”这一概念时便已经开始了声乐的学习,更有甚者学习了好多年还是对声乐正确的发声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步入了歧途,无法自拔。很多专业院校的学生为了在声乐学习上取得进步,过度追求音量化,看似号大,实则伤了嗓子,加剧了声带的疲劳感。刘训美教授在《摇篮曲音乐会》《巴洛克音乐会》《意大利声乐大师班》等多次音乐会总结及公开课上强调声乐学习不可着急,不可以在初学阶段就演唱一些大型的难度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歌剧选段,学生过度飙高音,这样只会造成声带的疲劳。反过来还要重新学习,反而速度减慢。初学声乐者应该在初学阶段就演唱一些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强化其气息状态,打好基础,地基打好了,学生自然就可以在后期阶段演唱大型的歌剧选段。就其学生韩音培与冯忆,她们在开始阶段也是演唱一些小的选段及艺术歌曲,比如亨德尔选段等等。这些歌曲没有太多的高音,但是所包含的声音的控制,气息状态确实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声乐的过程一定要顺其自然,不可盲目追求结果,注重点滴积累。

五、学好声乐关键在于热爱与执着需要open

声乐的学习是需要执着与热爱的。学好声乐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深深地热爱它,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它。将它看做你挚爱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声乐。刘训美教授在教学中多次提到要open,要敢于表现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有过多的想法。把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展现出来。很多声乐学习者本身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敢于将内心的想法情感流露出来。内向的学生比较内敛,有时又比较害羞,刘教授则希望该类学生要放下包袱,甩开一切障碍。声乐的演唱是讲究以情带声的。只有内心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才能把这种情感带到歌声中去,带到作品中去。人们常说的声情并茂也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深沉的情感演唱者就会失去持久的演唱冲动与演唱激情,就难以唱出感人的作品。

以情带声就是用情感情绪去带动歌唱,我们千万不要只想着技术而忘记了声音。一方面我们为了充分表现作品内容去学习和研究技术方法与手段,另一方面只有熟练掌握了技术方法才可以完美地表达情感在声乐学习过程的技术性要求。刘教授指出,不管是在学习声乐的哪一阶段,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初级阶段强调以情带声,高级阶段则强调以情感丰富声音,完善声音。以《意大利声乐大师班讲学》为例:在这次讲座中有一个附中的学生作为示范,她演唱的曲目是《我亲爱的爸爸》。《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的独幕歌剧《强尼・史基基》中一首咏叹调,旋律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

歌词大意为:“啊!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英俊少年。我愿到露萨港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天哪!我宁愿死去!爸爸,我恳求你!爸爸,我恳求你!”

对附中的学生而言,作品的把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仅是高音长音的气息问题,咬字吐字的问题,还有各种音程的大跳问题,给学生造成了一定条件的限制与困难。刘教授则给她做了积极的引导,教会她想象着乐曲中女儿恳求父亲的动人场景。带着深情与感情去演唱,第一句O mio babbino caro我亲爱的爸爸,带着感情第一个字就自然打开了,将感情完全投入进去,自然就会有声音出来。在高音长音的时候尽量想着气息的控制,自然就会好很多。刘教授认为高音长音绝对不是技术性难以克服的问题。只要情感到了就一定会有。果然一番知道下来,该学生的发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与提高。高音也上去了,长音也稳定了。因此,声乐的学习一定要学会open,学会打开,学会感情的open,学会声音的open,学会音乐的open……

六、总结

刘训美教授是一位专注于声乐教学的,有诸多教学特色的教授。以上的一些观点是笔者聆听音乐会时记录下的一点观点与看法。音乐会观摩是一种新的形式的教学法,它不仅是平时课堂的展示,作品的展示,还有各种教学过程的展示,是最真实的体现,最真实的把握。刘教授的特色在于,每一场音乐会都包含着一种主题思想,一种声乐思维,值得人们去消化,去体会,去反思,去改进。希望借此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她的声乐思维,有更多的朋友来获取声乐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SGJ煤矿多元化发展战略优化策略 下一篇:青少年网游成瘾者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