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时间:2022-07-31 02:17:36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让学生多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深刻,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二、生活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要不拘泥于课本,列举生活实例,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1)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男生长胡须、男女生都长青春痘。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却特别害羞,偷偷拔胡须,抠青春痘,以至毛囊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毛囊发炎,原本光洁的脸变得坎坷不平了。(2)环保问题日益严重,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北京上空常常风沙弥漫,我们神圣的首都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另外“白色污染”让人触目惊心。通过这些生活问题,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学习书本知识向提高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其所熟知,故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不但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产生。

三、活动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学科课堂以外,而教学延续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呢? 根据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在学习食物网的时候,可以把教室比作一个大草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在课堂上说开饭的时间到了,动物们开始进餐,让学生自己组成食物链,看各条食物链之间有无交错的关系,进而认识什么是食物网,再让学生讨论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种生物产生的影响。在学习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时,学生对氨基酸的个数与形成的多肽链的关系、肽键的个数、脱去的水分子的个数搞不清楚。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氨基酸,通过牵手形成肽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总结。这样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通过扮演活动,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 比喻口诀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一些抽象的、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是通过采用恰当的比喻把一些疑难问题简单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把细胞膜的结构比喻成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存单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二是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滤纸条上的色素顺序自上而下为“胡爷爱币”;DNA的结构特点为 “五、四、三、二、一”;RNA的结构特点为 “五、四、三、一”;有丝分裂时期的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三是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等等。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高效课堂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