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元转换理论构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先导研究

时间:2022-07-31 02:09:19

基于二元转换理论构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先导研究

摘 要: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了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地位,同时针对“聋哑英语”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新的理论――二元转换理论。在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的内容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并探讨了该项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价值,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元转换理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先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10-3

长期以来,大学生(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听说能力低下是一个困扰外语教学的难题。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界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即从这一新的形势出发,从理论上研究如何构建能够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

1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听说能力:包含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述能力等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语言信息在大脑中输入与输出的能力,其作用在于使学生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交际。

模式:是为解决某一类问题而设计出的一整套方法,其实质是解决问题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元转换理论:所谓二元,就是元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有意识的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的吸收到第二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的使用该语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体系的截然不同,以及大学生听说能力较薄弱的特点,因此元认知理论较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初级阶段的训练,即有意识的通过自我检测来提高听说能力;而二语习得理论适合于英语听说能力高级阶段的训练,即适合于有一定的听说基础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已经较为适应英语的思维体系,可以展开无意识的使用英语。

先导研究:指研究者为论证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否正确而展开的前期理论性研究,该研究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支持。

因此,“基于二元转换理论构建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先导研究”就是指在新的《教学要求》颁布之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和水平,而采取相应的理论知识并设计出最佳的培养方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以达到应用英语的成功交际的前期理论性研究。

2 研究内容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据束定芳、华维芬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期间,在全国10家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关于听说教学的论文共计461篇,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从1998年到2009年共有240篇这些论文分别从听说发展的理论探讨、听说的特点和规律、听说训练的技巧和策略、听说评估和测试和听说课堂教学和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听说能力做了分析。这说明在“聋哑英语”问题日益显现的今天,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听说能力在外语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2.2 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构建起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通过研究,明确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通过研究,探讨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有意识的系统的培养听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明确由元认知理论向二语习得理论转换的时机;通过研究,探讨学生潜意识运用二语习得理论进行成功交际的策略。

2.3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的,第一阶段研究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初级培养模式,第二阶段是确定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程度从而将听说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转换的模式转换阶段,第三阶段研究模式转换后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应用CLT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高级培养模式,进而达到学生的成功交际。(各项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1)

(图1)

2.4研究过程

本文的研究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准备阶段。

成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学生意愿随机抽选二至三个实验班级,将每个实验班级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该模式培训,另一组不接受培训,组织研究组教师向所有参加实验的班级进行听说能力水平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获取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步骤:实施阶段

研究的第一阶段,即应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初级培养模式。向全体接受该模式培训的学生简要讲授元认知的基本原理,激发他们应用这种原理的兴趣。然后,采取讲座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名学生明确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水平,找好自己的定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将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实现目标期间不断对自己的训练过程进行有意识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训练过程适时作出调整,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全面跟踪学生进展情况,定期要求学生对听说训练情况及过程作出书面总结。教师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学生的真实情况做系统的记录,并予以总结。

研究的第二阶段,也是本研究的关键阶段,即听说能力提高后指导理论和培养模式的转换阶段。这一阶段由教师作为主角,通过组织测试判断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程度,对于成绩达标的同学着手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对于成绩不达标同学进行总结调整。

研究的第三阶段,即进入到二语习得应用于CLT学生听说能力的高级培养模式。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前期成绩达标的同学和经过调整后达标的同学。召开讲座及座谈等形式向学生简要讲授二语习得理论,使他们明确这一阶段在听说训练模式的转变。在前期训练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强调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接受和运用英语时由第一阶段的有意识变为潜意识。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英语听说的氛围,要求学生不仅在课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将所有输入头脑中的信息转化为英语。定期举行英语实践活动,如举办“英语角”,组织英语电影欣赏,英语诗歌朗诵等。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真实的英语交流,并对学生的情况作好记录。

第三步骤:总结阶段

组织研究组教师向所有参加实验的班级进行最后一次听说能力水平测试,并将参加培训和未参加培训的学生的测试结果分项进行系统的比较,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确定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是否具有推广性,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组织教师进行反思。

3 拟创新点及研究价值

本研究从理论上将元认知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习惯性的一种模式只有一种理论来指导的思想的束缚;

本研究将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模块,每种模块以不同的理论来指导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听说水平,说明该模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从实践的角度讲,本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哑巴英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伟华.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元认知策略构建听说学习模式的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7).

2 高伟华、刘艳丽、朱丹. 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C]. 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1.

3 高伟华,李庆玲. 浅谈在CET-4中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J]. 考试周刊. 2010(1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 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7 文秋芳.二语习得跟踪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分类、设计与可比性[J].中国外语,2009(3).

8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两主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