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

时间:2022-07-31 01:27:44

国际贸易\金融\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

在金融全球化阶段,各国股市、汇市、债市、期市及大宗商品价格越来越趋于互动和同步,使金融一体化风险可以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被严重侵蚀,却缺少国际宏观政策的有效协调。在科技全球化阶段,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技术标准一体化和同质化,也增大了非传统安全风险。在市场全球化阶段,地震、海啸、核扩散、局部战争等不可预见性风险,负面影响迅速扩散到全球。同时,这次日本大地震所表现出来的国际社会“一家有难,大家支援”的互助精神,也传递出“地球村”积极向上的信息。

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体系改革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有两种相反的倾向和趋势。一是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力量,继续扩大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入;另一是大力推动保护贸易的力量,在全球衰退时期,贸易利己主义明显抬头。多哈回合被称为“发展回合”,人们期望通过本回合谈判,可以开放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然而,事实说明,让大国让渡其自身的利益越来越困难。从1999年西雅图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失败,到2001多哈再次启动成功。国际社会10年来的不懈努力,依然没有打破僵局。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被区域化、本地化、保护主义所分解,不平衡以及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随时有可能导致开放趋势的逆转。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主张开放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力量。在其中,金砖国家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和推进变革的责任。

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也存在一个深层次矛盾。一方面,各国金融市场及汇率、利率、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之间越来越趋同互动;另一方面,世界金融一体化迅速放大和扩散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竞争力较薄弱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这意味着更大的不可预见性风险。1990年以来,发生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从世界金融到中心,意味着金融风险因素在集聚和升级。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多边金融稳定和监管体系。然而,这场改革是否会降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是否会足够关注并减少发达市场金融的负外部性效应?是否会减少大国金融动荡对新兴经济体,尤其对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外部冲击?国际社会对这些重要问题既缺少充分的讨论交流,更缺少可操作性的举措作为制度保障。金砖国家在这方面要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和交流。

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更趋于“无序”。在世界经济史上,经济全球化一定要有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制度保障。如1870-1913年期间的国际金本位制度;1944-1973年期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使在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的合法性之后,到1990年前后,仍存在隐性的国际货币机制在对冲货币风险。如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和避险工具的发展,就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跨境经营的汇率风险管理问题。又如美国的美元、欧洲的美元、亚洲的美元所形成的美元风险对冲体系,也增强了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元的一般等价物地位、自动稳定器机制以及避风港等货币功能。在这个时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期。然而,1990年以来,迅猛发展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一步步地造就了金融“地球村”。美元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增强,“特里芬困境”的矛盾显性化,直接危害到世界增长前景。而国际社会既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美元纪律”,更无法实施合理的监管。从维护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的角度出发,金砖国家更要团结起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推动区域货币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快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

上一篇:中美第三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聚焦新能源合作 下一篇:国际货币新格局:后美元时代的货币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