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31 12:35:54

《囚绿记》教学设计

摘 要:《囚绿记》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本设计分三步走:一是抓住“记”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和绿的“交往”过程;二是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通过圈点批注的方法,感受“绿”在被囚前后的变化;三是紧扣“囚”字,分析讨论作者在囚绿前后的情感变化。进而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引导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多元解读。

关键词:囚; 绿; 记; 不屈不挠; 爱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65-00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2.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章赋物以情、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关键语句,感受“绿”的形象和特点。

2.紧扣文本,斟酌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学习作者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多角度解读本文的主题,理解“爱”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紧扣文本,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2.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主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缤纷,少不了绿色的点缀。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是生命的希望;当小草冲破阻碍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是生命的顽强;当春天来临,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收获的是无尽的喜悦。

二、读――理文脉

1.自由朗读全文:设问: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作者在囚绿之前和之后又做了什么?

2.通过讨论理清文章脉络:择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

三、嚼――品绿韵

1.不管是对绿择、赏、囚、放还是怀,都缘于作者对绿的一种什么情感?――爱。

2.那作者如此喜爱的常春藤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

第4段:当太阳照过它的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第7段:我天天望着窗口……

第8段:浆液丰富的柔条……

第9段:……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总结:繁密、生机勃勃

第10段: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第11段: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总结:向阳、固执、病态

四、议――悟真情

1.常春藤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囚绿

2.请两位学生合作朗读“囚绿”部分(8―12段)

3.常春藤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那作者的情感有变化吗?(8―12段)

4.再次朗读囚绿部分,体味作者情感

通过讨论明确:生的欢喜-喜悦-不快-自责-可怜-恼怒

5.虽然作者的心情非常复杂,但他仍旧不愿将绿放走,因为在他心中绿是――(找直接抒情的句子)“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学生齐读)

五、 思――探主题

1.充分思考,探究主题一

1.1讨论绿的象征意义。生机勃勃――希望和生命(由直接抒情句得出)

向阳――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 (品读“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固执――永不屈服

1.2引导学生总结主题一:本文抒发了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对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品格的赞扬。

2.自然延伸,探究主题二

2.1找出关于背景的语句。“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2.2介绍作者陆蠡的事迹。陆蠡是坚决抗议日本侵占我国领土这一侵略行径的,并最终死于日本屠刀之下。他被捕后,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能征服!”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数月后,陆蠡惨遭杀害,时年34岁。(让学生读陆蠡的回答,体会他的精神)

2.3再次明确绿的象征意义。生命和希望、光明和自由、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

2.4学生讨论,明确主题二。本文是作者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写照,又是对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的反抗精神的颂扬。

3.顺势引导,探究主题三

3.1展示漫画(如右图)。学生自由地谈谈自己的联想:如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太多,限制了它的成长;小树在大树的庇护下倾斜,是向着光明和自由;老师关爱学生,倾囊相授,却无意间左右着学生,束缚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3.2有人说这幅漫画也是对本文的解读,你觉得呢?(学生讨论)。

引导:①比较常春藤被囚前后的变化(读第7、11两段)

明确:因为爱,“我”囚禁了常春藤。“我”把这种爱强加在常春藤上,不容它拒绝,不容它反抗,甚至“恼怒它的固执”。结果呢?常春藤慢慢憔悴,失去了活力――缘于“魔念”。

3.2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有类似的“魔念”?明确:因为喜爱花的艳丽芬芳,我们便折花赏玩;因为喜爱鸟的清脆歌喉,我们便将它囚于笼中;因为喜爱山的清新翠绿,人们便结伴游玩,却给它留下一片狼藉。

3.3学生讨论,明确主题三:本文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爱,有时是一种伤害!

六、结束全文

齐读汪国真的《我喜欢绿色》,结束全文的学习

《我喜欢绿色》汪国真

我 不喜欢灰色

我不喜欢故作深沉和冷漠

那不是潇洒 那不是性格

那强硬的外表下

包裹的常常是软弱

我喜欢绿色

我喜欢生命的坚定和沉着

那是成熟 那是思索

那是不屈不饶、从容不迫的―英雄本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运用情境教学 提高生物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