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31 12:02:1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以人为本”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调动 转变 启迪 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目前探讨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本人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是喜欢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从内心拒绝狭隘、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更新观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为了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运用音乐歌曲导入法、猜谜语导入法、历史典故导入法、情景导人法等导人新课。好的导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树立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教师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作业超市化”。特别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们的哄笑,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此刻激励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绝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教师要善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让后进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插嘴”,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嘴”,教师往往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目无尊长”,以至于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会大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其实,知识浩如烟海,教师不可能万事皆通,被学生“问倒”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教师,要坦诚以对,承认不足,千万不能因怕失去尊严而训斥学生。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制定一个系统的、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让学法指导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培养的学生终将离开教师走向社会,他们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有自学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条条大道通罗马,“教无定法,而贵乎得法”。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做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上一篇:未来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下一篇:钢琴启蒙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