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救灾用铜权

时间:2022-07-30 09:37:27

2008年春天,我在邢台市古玩市场购得铸有文字的铜权一件。权为青铜质,合范铸造。权身铸阳文,惜铸工不精,字多漫漶,三十余字只认出:“至正四”“曹州水”“救灾”“准官”“公私米”十余字,从铜权的形制和铭文看应是元代铜权。

元朝地域广阔,商品贸易发达,作为衡器重要部件的铜权较多见,见著报道的有200多件,其中不少是近十来年新发现的。这些元代铜权权身多为扁六棱形或上大下小的梅瓶形(椭圆形),上有倒梯形中圆孔的钮,下接上小下大的扁六棱形或圆形底座。一部分是没有铭文的“素权”,有铭文的绝大部分是阴文或錾刻阴文,少见阳文。铭文多在十字左右,一般是铭记年号和监造官府名称,如“至正二年,益都路造”等。少数还有在权身铸刻蒙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

我收藏的这件铜权上的铭文是少见的阳文,且字数达30余个。是官铸,私铸,还是臆造赝品?细审后发现此权红斑绿锈系生坑之物,出土后虽被好事者稍加打磨,但锈结坚硬自然,字迹朴拙有力,是元代铜权应无疑问。我又花时间细细辨识了铜权上的铭文,权的一面文字竖读为“至正四(年)曹州水(患)救灾(急)(用)准官枰”,另一面竖读为“曹州(冶)(并)公私米(行)以此为准”(后四字实在不清无法辨识,前边方框后括号中字是据部分笔画和上下文意推断,有待专家确认)。把两面文字连接起来可理解为:在元朝至正四年时曹州发生水患,官府为救济灾民发放米粮,在曹州专门铸造了这件铜权,公私米店必须以此权为标准,违者严惩。那么在至正四年时曹州是否发生过水灾?元朝统治者又是怎么应对的?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有关曹州的历史资料。

曹州为元时地名,即现今山东菏泽市所在地。《元史・河渠志》记载:至正四年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涨,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曹县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曹州大事记》亦载:1344年(元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在曹州决口,适值大雨,平地积水二丈多,六月黄河又在金堤决口,水淹曹、济、丰、沛等18个郡县,朝廷派遣工部尚书贾鲁前来治理。查到这些资料我兴奋不已,这不仅进一步说明我所藏的这件铜权为真品,其铭文也并非杜撰臆造,更可贵的是这件铜权竟是664年前那场灾难的见证者和救灾的参与者,它佐证和充实了史书的记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作为鉴赏文章写到这里应该结尾了,但我总觉着应该把治理曹州水患的功臣介绍给大家。贾鲁(1292―1353)元代高平人,曾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工部郎中等职,其间,针对当时 “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堤改道,河水在山东曹县北冲决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六月又向北冲决金堤,沿岸州县皆遭水患。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区成为千里泽国。为保证运河通航,保护山东、河北沿海地区的盐场不被黄河冲毁,缓和黄泛区民众的反抗,元朝政府任命贾鲁为都水使者、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敏达干练、竭诚行事。他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之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河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堵截山东曹县大堤决口时,因决口势大,又遇秋汛,难以堵截。贾鲁用27艘大船装石依次下沉,层层筑起“石船大坝”。大堤合龙时,水势猛急,若自天降,怒吼咆哮,犹撼船堤,“观者股栗、众议腾沸”,以为难合,贾鲁神色不动,机解捷出,对施工人员“日加奖谕、辞旨恳切、众皆感激赴工”。经过惊心动魄的大搏斗,终于完成了大截流工程,使黄河复归故道,治河大功告成。贾鲁治河成就,受到当时和后人的高度评价,元顺帝授予其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立碑褒奖。后人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上一篇:可圈可点的晋朝青釉褐彩鸡首壶 下一篇:从《智取华山》看海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