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时间:2022-07-30 03:52:30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81-02

胎盘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L者,称为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占首位[1]。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三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测量和收集失血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产后出血发病率更高。因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

1 临床资料

在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中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治疗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共同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控制感染。临床常见包括:①组织灌注量不足;②疲乏;③恐惧;④有感染的危险。组织灌注量不足,相关因素与大量出血有关。 主要表现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

2 产后出血的护理及抢救

2.1 产后出血的护理

首先应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监测,产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和护理,熟练掌握抢救常规和急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原理和使用方法。产后出血常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不管原因如何,均应首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在产后2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子宫复旧、阴道流血等情况。保持环境清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阴道内或宫腔内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营养,纠正贫血,增加机体抵抗力。嘱产妇采取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并观察恶露的量及性状、气味。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0.1%新洁尔灭抹洗会阴2次,垫消毒会阴垫并勤更换,每次大小便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遵医嘱产后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观察体温的变化,如有发热及时通知医师,遵医嘱抽血检查白细胞数。

2.2 产后出血的抢救

2.2.1 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最好予以面罩给氧,流量为4~6升/分,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平稳。

2.2.2 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同时报告医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急检血型和采配血,应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2.2.3 徒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4 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应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同时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复情况和阴道流血量,产房观察2小时后无异常方可回病房。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抢救小组。当本院发现产后出血的产妇能及时组织抢救人员(人力、急救车、血源等)到位,建立绿色通道,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2 做好孕前期的保健工作,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恰当预防、治疗措施,这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3 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产妇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离开产房前鼓励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总之,通过对产后出血的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抓住重点环节,医生及时抢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产妇的整体护理,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孕妇交谈,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的产妇才不会出现其他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何仲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培美曲塞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锁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