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学说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10 09:24:15

温阳学说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

摘要:冠心病中医之病机以阳微正虚为主,在阳虚的基础上阴邪干犯,尤其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寒饮、痰浊、瘀血等痹阻胸阳,心脉不通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故其病症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重在辨清标本缓急,温阳治疗固其本,佐以散寒、化浊、活血祛其标。

关键词:冠心病 温阳学说 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167-0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历代医家治疗该病多从寒凝、痰浊、血瘀着手,重在祛邪治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阳微正虚是冠心病发病之本,标实缘于本虚,提出重视温阳治疗就是治病求本。现论述如下。

1 阳微正虚,阴乘阳位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冠心病病机的高度概括,所谓“阳微”即指阳气亏虚,胸阳不振;“阴弦”则指阴邪来乘,如寒饮、痰浊、瘀血等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产物痹阻心脉。责其极虚,谓因其胸中之阳气极虚不能胜邪。由此看来,“阳微”是冠心病发病之本,在本虚的基础上,实邪干犯,上逆胸中,痹阻心脉则发为“胸痹”。正如李克光所言:“阴弦当然包括中焦阴寒水饮,关上小紧数,可知中焦、痰饮、水气上乘阳位。”所以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即“阳微”,标实即“阴弦”,因此冠心病重视温阳治疗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

2 温阳治疗是冠心病治本之法

“阳微”是冠心病发病之本,由于该病患者大多年事已高,且病程日久,顽固难愈,所以常常出现阳损表现。《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云:“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阳微正虚表现在慢性冠心病患者中尤为突出。根据“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该类患者当以温阳扶正为主,古人所谓“老衰久病,补益为先”,即寓意于此。故笔者在温阳治本的同时,结合辨证灵活佐以祛邪治标。

2.1 温阳散寒

适用于阳气亏虚,阴寒痼结所致胸痹心痛。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言:“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附子温阳散寒;蜀椒、干姜辛热散寒;赤石脂温涩收敛阳气,以防阳脱。全方配伍严谨,体现了温阳为先的治疗特点。实践证明,该方对寒邪客于胸中诱发的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如属阴寒壅滞,胸阻痹阻而致胸痛彻背、时缓时急、肢冷脉伏者,可用薏苡附子散,此方温阳散寒,化湿理气,不仅止痛效佳而且有回阳升压作用。

2.2 温阳宣痹

温阳宣痹法主要用于胸阳不振、痰浊痹阻所致之胸痹心痛。胸阳不宣多由寒饮、痰浊胸痹所致。治当温通胸阳,使心脉宣畅。瓜蒌薤白白酒汤为本法之代表方,方中瓜蒌苦寒滑利,善于宽胸下气,开泄胸中之痰结;薤白辛温,善于温通胸阳,驱寒止痛;白酒辛温能通能升能散,既可制约瓜蒌之寒凉,又可加强薤白宣痹通阳之功。

2.3 温阳化痰

用于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扰胸中所致胸痹心痛。临床多见胸闷胸痛,咳嗽多痰,心悸气短,倚息不得卧,腰酸肢冷,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沉等。治宜温阳化痰。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正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4 温阳活血

温阳活血法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叶天士云“若夫胸痹,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又指出“痛久入血络则胸痹引痛。”这些论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内经》言:“血得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大抵血气喜温而恶寒,所以活血化瘀法常寓于温阳治疗之中。药理研究表明,温阳活血药物如丹参、川穹、干姜、附子等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心肌供血供氧。所以该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2.5 温阳益气

老年冠心病常表现为胸闷气短、神疲易汗、动则心慌、乏力纳差等中气不足证候,所以治疗必须培补中气、温补中焦。江育仁教授曾言:健脾贵运,运脾贵温。故温阳益气为治疗该类患者的常用方法。《医宗金鉴》曰:“胸痹病心中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之也。”人参汤通过补脾助运,斡旋中焦气机,畅行气血,达到以开塞的目的。临证使用此法时常酌加干姜、吴茱萸、丁香等以温运中阳、强健脾运。

总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证候多端,病机复杂,但不离“阳微阴弦”之本。治疗当根据病情缓急,或温阳为主,扶邪为辅,或祛邪为主,温阳为辅,灵活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温阳治疗必须贯穿于冠心病整个病程中,因阳气恢复,则寒可祛,痰可化,血可行,气可顺,实邪既去,心脉自通,其病自愈。

上一篇:胆囊管结石80例临床治疗观察 下一篇:HPLC法测定健步丸中芍药苷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