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庭园空间设计的理解

时间:2022-07-30 01:33:36

【前言】浅谈对庭园空间设计的理解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选择适合构园的自然环境,在保护自然景色的前提下去构园。 中国自然式庭园始终提倡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重要设计思想。 2、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人工构园的方法 相地便宜构园得体,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或者说构园得体,大部分源于相地便宜。但构园创作...

浅谈对庭园空间设计的理解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现代城市中,由于工业和人口的集中,城市园林不仅要适应城市环境、居民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城市园林又是人的生态环境和和游息、观赏、陶冶性情的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所以说城市园林建筑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地方性、民族性、时代性三种属性。设计者除了认识和解决物质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研究精神和艺术方面的内容,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与现代景园建筑学的事业。

在园林、庭园空间的营造方面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园林的环境及用地选择

中国园林、庭园的总体设计,首先重视利用天然环境、现状环境、不仅为了节省工料,重要的是得到富有自然景色的庭园总体空间。明计成在,《园冶》相地篇中说:“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用地环境选择的合适,施工用料方案得法,才能为庭园空间设计、具体组景创造优美的自然与人工景色提供前提。其次是选地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古时的环境及用地分为山林、城市、村庄、郊野、宅傍、江湖等。近现代也仍然是这些,只是城市中的园林类型多,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越来越差,人工工程环境越来越多。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创造和发展自然式庭园风格,需要在研究传统庭园理论的同时,寻求适应城市条件的新的设计方法。人们会认识到在现今城市设计中,保护已有自然环境和尚存的历史园林的重要。因为自然山林、河湖水面、平岗丘陵地势、溪流、古树、都是发展自然式园林和取得“构园得体”的有利条件。具体设计时可将上述问题概括为三点:

1、选择适合构园的自然环境,在保护自然景色的前提下去构园。

中国自然式庭园始终提倡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重要设计思想。

2、利用自然环境,进行人工构园的方法

相地便宜构园得体,两者关系非常紧密。或者说构园得体,大部分源于相地便宜。但构园创作的程度,从来不是单一直线的,而是总会交错的,建筑师、造园师的头脑里常常贮存着大量的并经过典型化了的自然山水景观形象,同时还掌握许多诗人,画家的词意和画,以达到构园得体。

3、人工环境占主体的构园途径和方法

在建筑空间中构园或平地构园应注意运用以下四点人工造园的方法;(1)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互为陪衬的手法。(2)用人工工程仿效自然景观的构园方法。(3)平地条件的封闭的建筑空间内构园,要作出舒展、深奥的空间效果,需多借助划分空间和互为因借的手法。(4)当遇到一片平地。毫无自然环境景色可利用时,可以人工方法先育植竹、柳或松、杨、草坪,为构园提供自然条件。待环境改善后再构新园。

二、总体结构的几种类型

有自然风景园林和建筑园林。建筑园林、庭园中又可分为:(1)以山为主体;(2)以水面为主体;(3)山水建筑混合;(4)以草坪为主体的生态园林。

三、总体空间布局

1、景区空间的划分与组合

把单一空间划分为复合空间,一个大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空间。划分空间的手段离不开庭园组成物质要素,在中国庭园中的屋宇、廊、墙、假山、叠石、小筑等,都是划分空间所籍助的实体构件。景区空间一般可划分主景区、次景区,每一景区内都应有各自的主题景物,空间布局上要研究每一空间的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的变化,还要注意空间之间的对比。如采取“欲扬先抑”、或收敛视觉尺度感的手法。

2、景区空间的序列与景深

若想获得某种功能或园林艺术效果,必须使人的视觉心理和前进速度、停留的空间,按节奏,按功能、艺术的规律性去排列程序,简称空间序列。中国园林传统手法之一,步移景异,通过观赏路线使园景逐逐步展开。

景区空间依随序列的展开,必然带来景深的伸延。展开或伸延不能是平辅直叙的进行,而要结合具体园内环境和景物布局的设想,自然地安排“起景”、“高潮”、“尾景”。

3、观赏点和观赏路线

观赏点一般包括入口广场、园内的各种功能建筑、场地,如厅堂、馆轩、亭、榭、台、山巅、水际、跳望点等。观赏路线依园景类型,分为一般园路、湖岸环路、山上游路、连续进深的庭院线路、林间小径等等。总之以人的动、静和相对停留空间为条件,有效的展开视野和布置各种主题景物。一般应注意下列四点:(1)路网与园内面积在密度和形式上应保持分布均衡,防止剞疏奇密。(2)线路网点的宽度和面积、出入口数目符合园容量,以用疏散方便、安全的要求。(3)园入口的设置,对外应考虑位置明显,顺合人流流向。对内要结合导游路线,(4)每条线路总长和导游时间应适应游人的体力和心理要求。

四、运用轴线布局和组景的方法

人们在一块大面积或体型环境复杂的空间内设计园林时依环境、功能作轴线式分区和点线状布,它有三个特点:(1)以轴线明确功能联系,两点空间距离最短,并可用主次轴线明确不同功能的联系和分布。(2)依轴线施工定位,简单、准确、方便。(3)沿轴线伸延方向,利用轴线两侧、轴线结点、轴线端点、轴线转点等组织街道、广场、尽端等主题景物,地位明显、效果突出。

中国园林结构布局,对轴线的运用多采取含蓄手法。除建筑组群之外所用轴线是明显的。因此有人说中国园林布局中没有轴线,这是不对的。如北京颐和园沿湖岸近半周的导游路线,就是一条与湖型结合得很自然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布置了许多的对称的或呈一定角度的通视轴线。如垂直湖面,从排云殿到佛香阁近对称式的半山建筑群及两侧的风景点,这些是明显的轴线布局手法。又加谐趣园以水面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群、也是按视线组织对景,两岸呼应的组景、建筑群都是有轴线可循的。不同于西方的那种绝对的对称手法,而采取透视角度组织景物,对轴线的运用创造了更为灵活的手法。使园林空间的景物,更加活泼自然。

五、局部空间与总体空间的透视效果

咫尺山林,在较小的人工空间内缩写了开阔的自然景物,这必须重视局部空间景物的透视效果。在大、中型园中还要研究总体环境空间景物的透视效果。这需要分折构图的空间关系与透视效果。

1、视点、视线、视距、视角也景物的幅宽、层次等尺度关系

(1)适宜的规距—所确定的视点、视线与景物间要有适宜的规距,人的观赏视力约在某些方面250M左右。人在静止时的平视视场,垂直方向为30度;水平方向为了方便群众45~60度。根据这些条件去确定视点、视距、安排亭榭、朗、广场,坐凳等供游人停留观赏景物。并可依此角度确定景物的高度。观赏景物的三个适宜比例:仰视角18度的规距D=3H,可观赏景物的细部。所以园林中的主题景物,一般在距它山之石2~4倍H的地方设有观赏空场,可取的上述三种效果。

(2)不同视角的观赏效果:

平视—可以舒适的透视远景,给人以平静、安宁、深远感。是常用的视角。仰视—为了取得某种特殊观赏效果,如庭园内的假山石,为了取得高耸效果,在不加高假山石的绝对高度情况下,运用对此手法,使视点尽量靠近山石前边,并使视点不能后退,从而达到高耸效果。俯视—常用于鸟瞰全园景物。个别情况用于居高临下,达到险势效果。

2、眺望点和通视线

中国园林、庭园设计中很重视园内眺望点的作用,园内利用土台建亭作全园的风景眺望点,既可鸟瞰全园,又可眺望远处风景。眺望点的设置最好因地势利用园中高地,平地条件时多以塔、阁、楼、台、亭等高建设作眺望点。眺望点和主题景物区,宜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眺望点放在主景区轴线上,所见景物多为正立面。

通视线或透景线是中国古代城市、园林布局的传统手法。如国的北京、西安城均有城楼、钟楼、鼓楼、塔等高层建筑,它们也是这个城市的制高点和眺望点。各眺望点之间保持净空,可以通视互为对景、借景。园林中重点的主题景物与观赏点以及景物之间的空间应保持通视条件,并对通视线上的景物画面作构图设计。

3、透景线上焦点景物的处理

规则式园林中的透景线常与园中主轴线重合,而与许多次轴线形成交叉,焦点处常用来布置主题景物。透景线多呈直线型、伸延型、放射型。自然式园林的透景线,除了建筑群主题景物的透景线采用直线伸延之外,其它大部采用自然型、环抱型、有集中、焦点的环抱型等。焦点上景物多以不对称匀称匀衡或透视角度变化等含蓄手法构图,得景随宜,景物自然。

4、山、树、建筑的空际轮廓线与景物层次层次相互间的尺度比例关系

园林总体空间的天际轮廓线,常呈现为:山或树单一的轮廓线;山、树、建筑综合交替的轮廓线。天际轮廓线常以自己线型的动势特征平稳、倾斜、上升、跳跃、或呈有节奏的起伏等,作用于人的观赏心理。当然不是线势一种作用,而是同衬托面积、形状、色彩等同时构成的作用。主景背后的衬托层次,应有恰当的尺度比例关系。此外空际轮廓线设计中,切忌以同体型、同线形动势去与主景争夺,导致削弱主景的地位。

总之庭园空间的营造都是以人为本,从人的视点出发,以人的行为习惯为思路,为人的需求服务。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杰作。

上一篇:浅析如何强化建筑工程质量 下一篇:探究意大利城市空间形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