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时间:2022-07-30 01:02:07

浅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摘要:写好作文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大多数都害怕写作,觉得无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影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方法;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64-01

写好作文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大多数都害怕写作,觉得无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影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以后,他的心理活动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一课程上来,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这说明兴趣的培养对知识形成,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了这一道理。然而,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1.重视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爱好与教师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关。一个爱好写作、勤于笔耕而又能出口成章的教师往往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在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学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学中,语言要精确而不失生动,形象而不失幽默。而且要投入满腔的热情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以激发他们内心强烈的写作欲望。

2.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中一方面应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应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学生写记叙文常如同记“流水账”。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一文前,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到校外搞一次野炊活动。再来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如何在“趣”字上下功夫。由于学生有亲身体验,写作积极性很高。老师只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抓住活动中一个有“趣”的画面加以描绘。个个写得生动有趣,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记“流水账”了。又如教写说明文也类似于此。一次指导学生以《鲸》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在指导课上,我只是告诉学生从哪几方面去加以说明和说明的常用方法。而材料的组织则鼓励大家去图书室查资料。后来,这篇文章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得很好。不但学会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因此,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写作素材,进行写作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提高了写作水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平时习作练习,学生往往带着模仿性。而学生真正要完成立意新颖,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佳作则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例如,在教完《石壕吏》后,根据原作品提供的人物性格和故事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先提示:①老妇在河阳服役时经受了何种程度的磨难?②老翁返家后不见老伴,会有什么样的打击而做出怎样的行动?③那死了丈夫而又“出入无完裙”的媳妇会携儿改嫁吗?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去续写--有的写老翁发疯老妇累死;有的写媳妇病死,而“乳下孙”饿死了;有的写那个有幸活着的“弟弟”从邺城逃回家与嫂子、侄子组成新家……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4.重视作文讲评的评价技巧

作文评讲对学生写作影响很大。因此,作文讲评应注意一些技巧。给予学生及时而正确的评价以及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例如,对一些写作基础差或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鼓励和表扬,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提高一点要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帮助学生选材,摹仿例文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5.1 引导学生从写作片段入手,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写作知识完成自己的小练笔。根据所阅读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选取材料进行习作。例如:学习了 桂林山水 一课,我就以校园的“鲜花翠柏”为材料,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排比句式来练笔,学生的习作中写道:“……校园的花真多啊,多的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校园的花真艳啊,艳得像画家的调色板,五彩缤纷;校园的花真香啊,香得蜜蜂和蝴蝶像醉了似的,停在花蕊上久久不肯离去……”。真让人感觉仿佛步入天使乐园一般。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再写文章就能将这些小片段扩展,成为较大的片段。相关片段组合起来,稍加连缀和修饰,就可以成为和篇文章。

5.2 引导学生储备典型课文开关结尾的方法。写作时根据习作 材料对比选用。每学完一单元课文,都要指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开头、结尾进行对比,把自己认为好的开头、结尾以定义法记录下。例如:学习《月光曲》一文的开头:"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贝多芬……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然后再叙述《月光曲》谱写的原因和经过。像这样开头就写出事情的结果,吸引读者,再写事情的原因和经过的开头叫“倒叙法”。还有如“引用法”,“提问法”“交代法”“总起法”。学生储备下了这些方法,在习作时,根据文体,确立中心,选择材料,而后就可以选择以上开头的方法。同样,文章的结尾也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中储备典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样既总结全文,又深化主题的叫“点明中心式”结尾,还有“启发式”“含蓄性”“抒发感情式”等结尾。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储备多了,在习作中引导学生进行摹仿,套用久了,学生习作自然就能做到结构完整。

上一篇:如何引导中学生敲开成功写作之门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之方法谈